找诗词>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曲梁之战

曲梁之战

春秋时晋国与赤狄潞氏之间的战争。春秋前期,赤狄诸部分布于今山西长治以北及山西、河北、河南的交界地区,南部与晋国紧邻,或互相杂居。潞氏为赤狄盟主,率甲氏、留吁、铎辰、东山皋落氏,役属白狄、长狄等诸部,向东扩展,占据黎国、卫国的领土,建立北狄国家,定都曲梁(今河北鸡泽),不断与晋国发生冲突,威震华夏诸侯。晋国亦为“启土”,驱赶狄族各部,占据狄土。周顷王三年(前616)后,长狄被华夏诸侯歼灭,白狄、众狄依附晋国,赤狄被孤立。周定王四年(前603)后,潞氏内讧,潞相酆舒刺伤君主潞子婴儿,杀其夫人伯姬(晋景公姊),遂成为晋国讨伐潞氏的口实。十三年(前594),晋景公分兵两路进攻赤狄,景公自率西路攻入太行山,占据狄土,立黎侯而还;荀林父率晋军东路进攻潞都曲梁,杀酆舒,俘潞子婴儿,潞氏灭亡。战争结果,导致赤狄诸部的衰亡。翠年,甲氏、留吁、铎辰亦亡于晋,赤狄大部并入晋,沦为晋国的农奴,或被征入晋军,成为数量众多的“狄卒”。晋国领土则扩展到今山西北部、河南北部、河北东部,并直接与东迁的白狄发生冲突。

猜你喜欢

  • 阿克索彦旗

    清阿尔泰乌梁海札萨克旗。乾隆二十七年(1762)置。辖1佐领。隶左翼。原辖阿嘎、堆依2苏木。旗众操图瓦语。从事狩猎。多信奉萨满教。驻牧阿尔泰乌梁海。其地今属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

  • 青稞

    即“稞大麦”,藏语称“乃”。青藏高原等无霜期短的高寒山区的藏族等少数民族和少数汉族农民种植的主要农作物之一。有抗寒、耐瘠、耐旱、抗逆性强等优点,千粒重30克左右,较小麦颗粒大,有紫、白、黑、黄等色颗粒

  • 上溪州土知州

    明清时期湖广土家族土司。明洪武二年(1369)置,以张义保为知州。清顺治四年(1647),知州张汉卿归附后,因明制,仍授原职。雍正五年(1727),以清政府实行改土归流,知州张汉儒被迫纳土,辖地被并入

  • 楚卡博如坎

    萨满教神祗之一。鄂伦春语音译。旧时流行于今内蒙古、黑龙江省鄂伦春族地区。是管草的神,又称为夏天的神。20世纪初始出现,据说系自汉族地区传入。多数地区无神像,有的地区神像是画在布上的两个人形,左右为两个

  • 兀鲁兀

    蒙古尼伦诸部之一。又作兀鲁、兀鲁吾、吾鲁兀、兀鲁兀惕。与成吉思汗所出孛儿只斤氏同源,皆出自孛端察儿(成吉思汗十世祖)。初依附于泰赤乌部,在“十三翼之战”中,与札答兰等13部结盟,与铁木真(成吉思汗)为

  • 迈玛达理汗

    ?—1842中亚浩罕汗国首领。又译玛达里、迈玛达里、买玛特·爱里、迈买底里。本名穆罕默德·阿里。乌兹别克族。道光二年(1822),兄爱玛尔汗卒,袭汗位。因年轻,政权为明巴什阿哈胡里、迈玛特习普里把持。

  • 小策凌敦多布

    ?—约1746清代卫拉特蒙古准噶尔部将领。又作小策凌敦多克、小策凌端多克。号墨尔根岱青。绰罗斯氏。※巴图尔珲台吉弟墨尔根岱青曾孙。勇武善战。史称“大者善谋小者勇”,就是对他和大策凌敦多布的赞誉。原驻牧

  • 娥清

    北魏大将。又译鹅清。代郡(治今河北蔚县西南)人。一说本为鲜卑拓跋氏,明元帝※拓跋嗣之弟,因事被黜,以名为氏。少有将略,累著战功,迁振威将军。以追获宋将刘丰功,拜给事黄门侍郎。泰常八年(423),任中领

  • 阿里克千户部落

    藏族部落名。阿里克又作阿力克、阿柔。在青海省海北部祁连县大通河北,东界门源,西南接蒙古默勒郡王旗牧地,北邻甘肃民乐县。牧地包括今祁连县峨情、草达坂、野牛沟及默勒等乡。原驻牧曲什安河流域,即今海南兴海县

  • 蒙古王公功绩表传

    见“钦定外藩蒙古回部王公表传”(167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