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查白场歌节

查白场歌节

布依族民间传统节日。每年夏历六月二十一日举行。流行于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兴义县一带。因传说中的主人翁查郎与白妹而得名,又因该地原名“虎场坝”(位于兴义县城黄草坝镇南),亦名“虎场节”。相传明洪武年间(1368—1398),查郎与白妹在生产劳动过程中产生爱情,结为伴侣,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地主李山官为霸占聪明貌美的白妹,逼她与己成亲。六月二十一日,坚贞不屈的查郎和白妹,双双殉情于虎场坝。后人为表示纪念,遂改名为“查白场”,并于此日举行歌会。届期,附近贵州各县及广西、云南等地青年男女,穿着节日盛装,云集于此参加歌会,有时多达四五万人,尽情对歌,倾诉爱情,寻找意中人;远近商贩与农民,也于是日到此进行贸易。

猜你喜欢

  • 沈儿峪战役

    明朝与北元主力的一次战争。洪武元年(元至正二十八年,1368),元惠宗(顺帝)※妥贴睦尔自大都(今北京)退居上都(在今内蒙古正蓝旗东闪电河北岸),故元河南王※扩廓帖木儿(王保保)率10万蒙古军活动于山

  • 颇罗鼐传

    书名。清代藏文传记体历史和文学著作。朵喀·才仁旺杰著。成书于18世纪中叶。有拉萨藏文木刻版,现有汉文译本。内容叙述颇罗鼐一生所经历的重大历史事件及其个人功绩。其中对康熙五十六年(1717)反击准噶尔军

  • 求那跋摩

    374—431南北朝时期佛教译经师。原籍罽宾(克什米尔)。为罽宾王支胤。精通经律。宋元嘉八年(431),应宋文帝之请,经由狮子国(斯里兰卡)、阇婆国(瓜哇),至宋都建康(今南京),住祗洹寺,从事译经。

  • 喀尔喀赛音诺颜部中左旗

    清外蒙古诸旗之一。牧地东至齐老图河,西至特克什布音图,南至依克沙巴尔,北至察罕索郭图。有佐领3。会盟于齐齐尔里克盟。康熙二十七年(1688)首领衮布附清,三十年封多罗郡王,子额琳沁于四十九年(1710

  • 帕玉乃卡

    藏语音译,“乃卡”是清代西藏地方政府所置管理珞巴族贸易事务的机构。亦有“货栈”之含义。“帕玉”指则拉岗宗“帕玉仲错”即十二个村落所在地的地域名,位于今米林县南部、纳玉河与雅鲁藏布江汇合处一带。乃卡设于

  • 巴尔斯博罗特

    约1484—1519明代东蒙古右翼济农(亲王)。一译伯尔色博罗特,明人称之为阿着或阿著,号赛音阿拉克,汉文简译作赛那剌、諰阿郎等。孛儿只斤氏。※达延汗第三子,※满都海哈屯生。早年在蒙古右翼满官嗔部,由

  • 蓝鼎元

    1680—1733清朝官员。畲族。字玉霖,别字任庵,号鹿州。福建漳浦(今云霄县)人。幼年丧父。聪颖好学,刻苦自励。17岁,离家泛舟于闽、浙、粤沿海,以开阔眼界。经9次乡试俱落选,但其文才已被时人赞赏。

  • 寿福院

    见“寿福总管府”。

  • 马盂山

    辽代山名。属上京道。即今内蒙古喀喇沁旗南马鞍山(一说为宁城县与平泉县交界处的山脉,或泛指宁城县以西一段南北走向的山脉。)为契丹民族发祥地。“相传有神人乘白马,自马盂山浮土河(今西辽河上游老哈河)而东,

  • 回族花儿

    回族民歌。别名“少年”,又称“野曲”、“山曲儿”。起源于河州(今临夏回族自治州),流行于甘、宁、青、新疆回民地区。约产生于元代(一说为明代),是当地回族吸收西北其他各族的“花儿”艺术形式,创造的一种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