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柯尔克孜语

柯尔克孜语

我国柯尔克族使用的语言。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主要分布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在黑龙江省也有少量分布,使用人口14万多(1990年)。在中亚的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等地有247.3万(1989年)人使用这种语言,汉语习惯上称之为“吉尔吉斯语”。柯尔克孜语在类型上属于粘着语。主要特点是:在语音方面,有8个短元音;除a和i外,其它6个各有一个相应的第二性长元音;元音和谐十分严整;有23个辅音音位;有些辅音清浊对应;词首的dʤ和同语族一些语言词首的j相对应;没有辅音w、h;词首一般不出现复辅音,词尾可以出现少量的复辅音;重音通常落在词的最后一个音节上。在语法方面,多数构词和构形附加成分因元音和谐律的要求不论是宽元音性的还是窄元音性的都有四种元音不同的变体形式;名词有数、格、领属性人和谓语性人称的范畴;形容词有加强和弱化形式,有原级、比较级和最高级三个等级;缺少量词,数词通常可以直接用于名词之前;有后置词;动词有数、人称、态、时、式等范畴和形动词、副动词、动名词等形式;有特有的助词ele“只、仅”;有由动词加r—a/—j再加elek“未曾……的”构成的过去时形动词否定形式。句子的基本语序是主语—宾语—谓语;修饰语位于中心词之前。在词汇方面,根词多是单音节词和双音节词;构词的主要方法是派生法和合成法;畜牧业词汇十分丰富;阿拉伯语、伊朗语借词较少。柯尔克孜语以克孜勒苏河为界可以划分为南北两个方言。北部方言是文学语言的基础方言。在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境内也有南北两大方言,北部方言是其标准语的基础方言。现行的柯尔克孜文是一种以阿拉伯字母为基础的文字,由右向左横写。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现行的吉尔吉斯文是一种以基里尔字母为基础的文字。

猜你喜欢

  • 四柱棚

    见“德利”(2517页)。

  • 达尔哈特部

    在内蒙古伊克昭盟境内看守成吉思汗陵并司祭祀的蒙古族部落。一说原为成吉思汗的卫队。成吉思汗死后,负责看守陵寝,世代相承。一说是忽必烈汗在马年从蒙古各部征调来守护八白室(供奉神物,即成吉思汗遗物之所)的5

  • 扫邻城

    见“迦坚茶寒殿”(1551页)。

  • 永保

    ?—1808清朝大臣。满洲镶红旗人。费莫氏。温福之子,勒保之弟。以官学生考授内阁中书,充军机处章京,迁侍读。乾隆三十七年(1772),随父征金川,父殁于阵,袭轻车都尉,迁吏部郎中。出为直隶口北道及霸昌

  • 撒里僧

    契丹语,一地方单位名称。为※宫卫制(斡鲁朵)下一※抹里(相当于“乡”,或“乡”下一级单位)名。辽置十二宫,下设抹里,撒里僧为承天皇太后※崇德宫下之一抹里。

  • 合兰真之战

    蒙古乞颜部首领铁木真(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诸部的战役之一。又作“合兰真沙陀之战”。※阔亦田之战后,札木合以及阿勒坛、忽察儿等蒙古贵族投靠克烈部王罕。铁木真怨其盟友王罕收留劲敌札木合,拒绝联姻;王罕忌铁木

  • 隗后

    见“狄后”(1104页)。

  • 拜音达里

    ①(?—1607)明代女真辉发部首领。女真族,益克得里氏。辉发部始祖※昂古里七世孙。贝勒※王机褚之孙。杀七位叔父,夺贝勒位。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初,响应叶赫部贝勒纳林布禄号召,结扈伦四部,攻掠努

  • 韦银豹

    ?—1571明代广西壮族农民起义领袖。古田县凤凰村人。壮族。家境贫寒,自幼帮人放鸭、扛活为生。早年随父※韦朝威参加反抗明朝官府的斗争,其父被俘遇害后,决意为父报仇。正德十三年(1518,一说正德十五年

  • 辛衮

    契丹语官名。为地方官。据《辽史·百官志》,地方组织※弥里(相当于“乡”,或更下一级单位)置此职,为其长官;《国语解》载稍异,称:“※石烈(相当于“县”)官之长。”(《百官志》载石烈长官为※夷离堇)。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