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标语

标语

我国广东省部分汉族使用的语言。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侗水语支,分布在广东省怀集县西南部诗洞、永固、大岗、梁村、桥头等乡及封开县与上述地区毗连的长安、金装、七星等乡的部分村庄中。使用这种语言的约有七八万人。各地标语有些差别,但基本上可以通话。诗洞标语有20个声母和79个韵母;有6个舒声调和4个促声调。在它的9个元音中,仅a有长短对立;有—i、—u、—m、—n、—、—p、—t、—k八个韵尾,还有自成音节的m和。跟同语支的语言相比,它的声母明显简化,复辅音、唇化音、先喉塞音、浊塞音、浊擦音和清鼻音等声母已不复存在。韵母一个突出的特点是低元音高化、唇化,所以它比其他语言多了几个圆唇前元音,而且这些韵母出现的频率比较高。标语的词以单音节和双音节的合成词居多。合成词的构词方式与壮侗诸语言基本相同,几乎每个音节都具有词汇意义。标语和本语族其他语言一样,词类没有表示性、数、格、体、式、态等范畴的标志和词形变化。语法关系主要靠语序和虚词来表示。标语的主要语序是:主语、谓语、宾语,补语在动词谓语的后面。秦汉以前,操壮侗诸语言的先民居住在今广西、广东西部,贵州南部和云南东部这一大片地区,而讲标语的先民居住在这片地区的最东边。当时他们分布的地区可能比现在宽广,人口也比较多。自秦辟岭南,凿灵渠以通航运后,历代王朝经营岭南者多取道湘江、漓江、桂江到达梧州、广州这条路线。因此汉族移民居住在桂北、桂东一带的日渐增多,说标语的先民与壮侗诸族的先民被这一带的汉语区所阻隔,尤其是隋唐,侗水诸族先民陆续北迁之后,说标语的人与壮侗诸族的来往减少,标语除独自发展外,受周围汉语的影响也更多了。所以目前标语的语音、词汇和语法受汉语的影响较深,其变化之大较傣、泰、老挝等语言有过之而无不及。例如标语中汉语借词的数量比本语族任何语言都多;以名词为中心的修饰词组,本语族各语言的修饰成份大都在中心成份的后面,而标语的修饰成份除形容词外,其余修饰成份都移到中心成份的前面去了。尽管如此,从发生学的观点来看,标语与壮侗诸语言的亲缘关系是无可怀疑的,在最基本的词汇中,有相当多的同源词;语法、语音系统大致相同,声、韵、调的对应关系比较明显,标语和侗水语支的语言,尤其是跟拉珈语的关系更密切一些。从侗水诸族古代分布和后来迁徙的情况以及这些语言之间的关系来看,说标语的人很可能是侗水诸族北迁后继续留在广东西部地区的孑遗。

猜你喜欢

  • 西林布

    ?—1859清朝武官。达斡尔族。姓阿勒丹氏。隶齐齐哈尔镶红旗。道光二十一年(1841),以佐领驻浙江,防御英国侵略军从海上进攻。咸丰三年(1853),参与镇压太平天国运动,败石达开部于武昌,赐号阿木尔

  • 述垒轸

    契丹语一地方单位名称。见“述垒”(1347页)。

  • 德勒格尔

    革命活动家。汉名宁春发,化名陈治忠。内蒙古昭乌达盟克什克腾旗人。蒙古族。1929年初赴苏联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加入列宁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秋,受共产国际和中共中央驻共产国际代表瞿秋白派遣回国,在内蒙古

  • 甘延寿

    汉朝官员。字君况。汉北地郡郁郅人。少以善骑射为羽林。善投石拔距,因能超越羽林亭楼,被授为郎。力大善博,累迁至辽东太守。一度被免官。车骑将军许嘉爱其才、力,荐其为郎中谏大夫。元帝(前49—前33年在位)

  • 土总管

    官名。①指元代在边远少数民族地区所设军民总管府总管。元初在全国设诸路总管府,并延至少数民族地区,称军民总管府,任命当地豪酋为总管,颁给金符,秩从三品,管理本地或本部军民事务。至元七年(1270),元置

  • 舍利军详稳司

    见“舍利”(1467页)。

  • 商卓特巴

    藏语音译,又译仓储巴、强佐巴。原指掌管大活佛仓库财务者,即管家。黄教掌政后,原为管理达赖喇嘛财物人员,后为西藏地方政府管事官员。清代定为四品衔。多由达赖喇嘛亲属及随员充任。乾隆五十八年(1793),《

  • 大蕃

    ①即“吐蕃”。唐蕃会盟碑的汉文碑文有此称,系同碑藏文碑文“bod chen po”的对音汉译。参见“吐蕃”(765页)。 ②渤海国宗王。第二世王※大武艺子,文王※大钦茂弟。唐开元二十三年(735,一作

  • 景颇语音译。旧时云南德宏景颇族地区对无息借贷的称谓。通常是“借一还一”,带有互助性质。后来随着私有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受到邻近傣、汉等民族的影响,债利已有一定发展,但到解放前夕,小额的无息借贷仍较普遍。

  • 五八山只台吉

    见“乌巴繖察青台吉”(35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