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者
敕勒袁纥部首领。其部原居漠北鄂尔浑河、土拉河流域。后屡为北魏所破,部分迁入漠南。北魏太和二十二年(498),北魏征发四镇敕勒征南齐,因敕勒之众不愿随魏军南征,遂推其为首领,聚众举兵,欲北投柔然,击败前往镇压之征北将军宇文福所率魏军,进入漠北。后受北魏平北将军江阳王元继分化招诱,率众出降,返回漠南。
敕勒袁纥部首领。其部原居漠北鄂尔浑河、土拉河流域。后屡为北魏所破,部分迁入漠南。北魏太和二十二年(498),北魏征发四镇敕勒征南齐,因敕勒之众不愿随魏军南征,遂推其为首领,聚众举兵,欲北投柔然,击败前往镇压之征北将军宇文福所率魏军,进入漠北。后受北魏平北将军江阳王元继分化招诱,率众出降,返回漠南。
党项羌拓跋部首领。本姓拓跋氏。宋夏州定难军节度使李继筠族父。太平兴国四年(979)以绥州刺史职随李继筠助宋太宗征北汉,率蕃汉兵沿黄河列阵。渡河逼太原以张军势。后恃功跋扈不驯,被李继筠免职。后太宗复命知
即“王宪章”(210页)。
即“完颜陈和尚”(1165页)。
①(?—1656)清初蒙古乌喇特部首领。博尔济吉特氏。元太祖※成吉思汗弟哈布图哈萨尔十七世(一作十八世)孙,哈尼泰冰图台吉第五子。号额尔赫台吉。乌喇特部分为三,与额木布、色棱分领之。天聪八年(1634
历史上蒙古、维吾尔、哈萨克、藏等族贵族尊称。源自汉语“太子”。初见于蒙古国时期。原只用于皇子。皇太子称“鸿台吉”,诸子称“台吉”。后演变为也速该把阿秃儿和成吉思汗后裔通称。各级台吉,均为同一族系(同骨
明代畲族起义首领。畲族。正德七年(1512)与汉族张番坛、李四仔等领导闽、粤、赣三省交界地区大帽山畲、汉人民起义,集众数千人。起义军以游击战术,攻陷福建建宁、宁化、石城、万安诸县。明朝政府派南赣巡抚都
见“兰河卫”(623页)。
见“耶律希亮”(1313页)。
西夏城寨名。地在贺兰山西北。夏毅宗时期(1049—1067)所建,为西夏后方储粮之地,故名。
487—534北魏末期大臣。本名阿鞠泥或阿泥。神武尖山(今山西朔县)人。敕勒(高车)贺拔氏(后改何氏),一说为鲜卑人。祖贺拔尔逗(尔头),镇防北境,遂定居武川。武川军主贺拔度拔子。善骑射,有胆略。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