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梁后

梁后

①(?—1085)西夏毅宗皇后。宋朝人。本为李元昊国舅没藏讹庞子媳,与毅宗李凉祚私通。闻讹庞父子密谋欲杀谅祚,密告之。奲都五年(1061)四月,诛讹庞父子,九月入宫册后,生子秉常,乾道元年(1068)正月,8岁继位,由其垂帘摄政,委弟梁乙埋为国相,梁氏一门专权。二年七月,因不欲用汉礼,伪为秉常表请宋神宗复本国党项仪礼。行附辽侵宋之策,穷兵黩武,几无宁岁。大安二年(1076),秉常亲政,去党项仪礼,复行汉礼。于七年(1081),杀秉常亲信李清,囚禁秉常,独专国事。国中乱,致使统军禹藏花麻请宋发兵讨伐,宋夏战争持续3年之久。九年六月,秉常复位,遵其命于十年十二月向宋遣使入贡。十一年,弟梁乙埋死,依其所许,以乙埋之子梁乙逋为国相,仍柄国政。十月病卒。谥恭肃章宪皇太后。 ②(?—1099)西夏惠宗皇后。毅宗国舅※梁乙埋女,国相※梁乙逋妹。大安九年(1083)立为后,生子乾顺。惠宗时与兄梁乙逋把持国政,内外用事,秉常以忧愤卒。子崇宗乾顺立,尊为昭简文穆皇太后,因帝幼,与梁乙逋共掌国政,行侵宋之策,常亲领兵攻宋。永安元年(1098)十月,亲率40万众,与宋争夺平夏(今宁夏固原平),连营百里,造“对垒”高车,填堑而进。遭宋守将郭成抗击,攻13日不下,被宋军夜袭,大溃,梁氏狼狈败遁,在权力之争中,对兄乙逋有所防范,常不授乙逋兵权。天祐民安五年(1094)十月,以乙逋叛罪,令大臣嵬名阿吴等诛杀之,遂自掌军政大权。在侵宋战争中,多次乞援于辽,因遭拒绝,多有怨言。永安二年(1099),乾顺成年,仍不许其主国事,辽寻机遣人至夏国鸩杀之,乾顺始亲政。

猜你喜欢

  • 印楼

    见“护印夫人”(1060页)。

  • 法书考

    书名。元代畏兀儿书画家※盛熙明撰。8卷。熙明先祖居曲先(今新疆库车),后徙豫章(今江西南昌)。精通本民族文字,又深受汉族文化熏陶。清修谨饬,笃学多才,工翰墨,通六国书。曾参预编修《经世大典》。晚年定居

  • 京营

    清代京师绿营之俗称。即“巡捕营”(948页)。

  • 敦罗布喇什补充法规

    18世纪伏尔加河流域土尔扈特部法规名,约制定于1741—1758年。原文为托忒文,抄本见于前苏联科学院东方学研究所所藏《卫拉特法典》抄本中。1880年俄国学者戈尔斯通斯基译注《1640年蒙古卫拉特法典

  • 韦拔群

    1893—1932广西右江革命根据地和百色起义领导人之一。原名秉吉、秉乾,又名韦萃。广西东兰县人。壮族。青年时为寻求革命道路,曾赴长江下游各省考察民情,并拜会孙中山和廖仲凯。1916年参加护国军,讨伐

  • 议政王大臣会议

    简称王大臣会议。前称议政王贝勒大臣会议。清廷以满洲为主体所设的议论军国大事的高级议会。其制起于后金汗努尔哈赤时代。太宗天聪(1627—1636)间,已存在“两大贝勒、议政十贝勒、八大臣……共议国政”(

  • 差地

    藏语“差新”、“差兴”、“差莎”、“差丹莎新”的意译。即支差的土地。民主改革前藏族地区称为※差巴的农奴从农奴主处分得的一种份地名。其条件是必须保证为农奴主支应各种徭役,或者还有实物、货币等,并被固着在

  • 古姆萨

    即“贡萨”(993页)。

  • 奇拜

    清初武官。蒙古镶黄旗人。噶齐特氏。世居罗豁迈兰地方。崇德七年(1642),随军围明锦州,步战有功。八年,从军征明至山东,攻兖州府,用云梯先登,遂克其城。赐“巴图鲁”名号,论功授牛录章京世职。顺治元年(

  • 仲译钦布

    藏语音译,意为“大秘书”。原西藏地方政府※译仓主管官员。清代文献亦称毕七克齐。额设4名,六品衔,均为堪穷品级僧官。主管政府内僧官系统事宜,保管文件、档案、缮发公文、命令。职权甚大。七世达赖喇嘛始选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