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瑆
1751—1823
清朝宗室、诗词书法家。满族,爱新觉罗氏。高宗※弘历第十一子。乾隆五十四年(1789),封成亲王。嘉庆四年(1799),在军机处行走,亲王领军机自此始。十八年(1813),督捕天理教首领林清,受嘉奖。幼工书,深得高宗宠爱,与满族铁保、汉人翁方纲、刘镛并称四大家。嘉庆时,受命书裕陵圣德神功碑,自择书迹刻《治晋斋帖》。著有《诒晋斋随笔》、《消寒诗录》、《仓龙集》,以及《诒晋斋集》6卷、后集2卷、续集2卷等。
清朝宗室、诗词书法家。满族,爱新觉罗氏。高宗※弘历第十一子。乾隆五十四年(1789),封成亲王。嘉庆四年(1799),在军机处行走,亲王领军机自此始。十八年(1813),督捕天理教首领林清,受嘉奖。幼工书,深得高宗宠爱,与满族铁保、汉人翁方纲、刘镛并称四大家。嘉庆时,受命书裕陵圣德神功碑,自择书迹刻《治晋斋帖》。著有《诒晋斋随笔》、《消寒诗录》、《仓龙集》,以及《诒晋斋集》6卷、后集2卷、续集2卷等。
1981年在内蒙古察右旗豪欠营湾子山辽墓中出土。女尸头戴镏金面具,身穿丝绸葬服,有棉,有单,有长袍、短衫、棉腰、衣裙、手套和软靴等,主要为罗、绢和绉纱等制品,其中不少丝织品保存完好。贴身为铜丝网络,网
即“段忠”(1694页)。
参见“察罕托洛亥”(2476页)。
见“元子攸”(235页)。
见“达斡尔族”(735页)。
清代医家。安徽合肥县人。回族。咸丰、同治年间(1851—1874)人。五世业医。幼承家学,博览中医典籍,上探《灵枢》、《素问》,考《明堂》原委,搜《外台秘要》,旁稽唐宋,下历金元,无不悉心研究。兼明内
见“亦剌合”(871页)。
清代地名。又译和卜多、科卜多。位于喀尔喀札萨克图汗部西北(即今蒙古境内科布多)。以地有科布多河得名。词义意谓“箭橐”。初隶准噶尔。康熙三十六年(1697)噶尔丹死后,并于清,清军于其地置屯田。雍正八年
1225—1294元朝将领。又译也的迷沙、叶谛弥实。蒙古朵鲁班氏。开国功臣朵儿伯朵黑失之子。初事忽必烈于府邸,从攻宋,以骁勇,赐号“拔都儿”(勇士)。世祖中统三年(1262),从宗王拨绰征李璮,以功入
见“太和宫”(27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