涓奴部
见“消奴部”(1933页)。
见“消奴部”(1933页)。
畲族长篇叙事诗歌。清同治年间(1862—1874)浙江云和县东坑村畲民蓝三满编唱;清光绪年间(1875—1908)畬族蓝福余笔录整理而成。七言,分22段,长达5000多字。歌词叙述太平洋天国革命时期太
见“巴尔虎”(408页)。
指旧时云南西盟佤族地区的马散大寨及由该寨迁出的人所辟的所有村寨。只是当地人的一种流行说法,非通常所指的部落。传说很久以前,永欧、阿芒、亚木等三姓最早迁到西盟西北的马散建寨,后又迁来西俄、彭克依、永格莱
详见“夏鲁万户”(1851页)。
云南地方志书名。元李京(字景山)撰。4卷。成于大德七、八年(1303—1304)间。自述作是书经过及内容为:大德五年春,奉命为乌撒乌蒙道宣慰副使,比到任,因“八百媳妇”战事,措办军需,二年间遍走乌蛮、
水名。一作鸭渌江。因水色若鸭头色而得名。汉称益州江、马訾水,晋曾曰箭(剑)川江,唐始见其名,亦别称洗袍河(传唐太宗征高丽过此,曾以江水洗征袍,因名)。发源于今吉林省东南中朝边境之白头山,流经吉林省长白
亦名上都牧厂。清皇室专用牧场,供奉宫廷乘骑、食用及祭祀所需牲畜。位于独石口外。东至古尔板库德界,西邻察哈尔正白旗,南接插汉噶尔特段长城,北抵察哈尔镶白旗界。厂官吏驻博罗城。其地约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太仆寺
约春秋末※蜀人首领。名芦保。卢帝子。为蜀国开明氏第三世王。曾帅众攻至青衣羌之地(在今四川芦山县),称雄于僚、僰。
山名。①在今河南获嘉县北。东晋太元十七年(392),丁零翟魏君主翟钊遣将翟都攻馆陶,屯苏康垒。三月,为后燕慕容垂所败,求救于西燕慕容永,遭拒。六月,败走滑台,收余部北渡河,登此山凭险拒守,因粮尽援绝,
独龙语音译,即小铁锄。解放前夕云南独龙族还普遍使用的一种原始生产工具。它是直接在原始木锄(独龙语称“戈拉”)的尖部镶上一小块铁片而成,铁片长约9—12公分,最宽处约3公分,多用废旧砍刀、铁锅片加工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