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民族起源>甘珠尔

甘珠尔

藏文大藏经的两大组成部分之一。藏语音译,“”意为“佛语”或“佛的教训”;“珠尔”意为“翻译”。总意为“佛语部”或“佛教诫部”,直译为“一切佛经的译文”,又称“正藏”,通称“经部”。内容主要为佛释迦牟尼生前所留存的,死后弟子多次汇集整理的语录译文,即佛经。包括显、密及戒律等7类,以纳塘新版即颇罗鼐时所刻印者为例,总计100函,800种。其中戒律13函,24种;般若类21函,49种;经济类30函,273种;涅槃类2函,2种;密乘类21函,427种;目录1函,1种。各种版本之《甘珠尔》经部数目不尽相同,永乐版为180函,康熙版为160函。具体种类中的所含佛经数量也略有差异,如德格版有1108种。藏文大藏经《甘珠尔》部与汉文大藏经同类相比,前者经部总数多于后者,尤其密乘部更远远超过汉译本大藏经。在显乘诸经部,除华严、宝积及涅槃三部数量相等外,戒律、般若及经集类三种总数均以藏文《甘珠尔》经为多。汉文大藏经较重视显乘,但在所收7类经文大类方面却系一致。因甘珠尔是佛语部,大凡刻印单藏者,均存《甘珠尔》经部。参见“藏文大藏经”(2573页)。

猜你喜欢

  • 东乡族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自称撒尔塔。旧称东乡回回、东乡土人、东乡蒙古、蒙古回回等。因居河州(今临夏)东乡故名。主要分布于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东乡族自治县及广河、和政、临夏、积石山、康乐等县,其余散居在兰州、

  • 色勒

    ?—1657清初将领。满洲正黄旗人,爱新觉罗氏。景祖觉昌安曾孙。崇德元年(1636),从征朝鲜,取江华岛。二年,以功授牛录章京世职。顺治四年(1647)以其系武功郡王礼敦巴图鲁之孙,超加世职为一等阿思

  • 完颜定奴

    ?—1219金朝大臣。女真族。完颜氏。完颜纲弟。初任护卫、平凉府判官,累官同知真定府(今河北正定县)。从平章政事仆散揆攻宋,加平南虎威将军。迁河南东路副统军,三迁武胜军节度使,入为右副点检。卫绍王大安

  • 蛮夷官

    官名。明代在少数民族地区所设小土官,以当地头目充任。使附辑土民,谨守疆土,管理本地事务,听从官府征调。

  • 拓拔木末

    见“拓跋嗣”(1358页)。

  • 伊然可汗

    ?—741唐代后突厥可汗。一说即登利可汗(或作登里可汗)。阿史那氏。※毗伽可汗默棘连子。开元二十二年(734)继汗位,遣使奉表于唐,以从叔父判阙特勤等2人分掌兵马,在东者号左杀(又作设),由判阙特勤执

  • 爨宝子碑

    东晋时云南碑刻。因比南朝刘宋时的※爨龙颜碑小,故俗称小爨碑,亦合称两爨碑。安帝义熙元年(405)立。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在云南南宁(今曲靖)南70里扬旗田出土。咸丰二年(1852)移置城内武侯祠

  • 普速完部

    辽代部族名。辽天祚帝保大四年(1124)※耶律大石自立为王,率众西行,至可敦城(今蒙古哈达桑东),驻北庭都护府,召集该部等18部王众宣谕,誓复辽朝大业,获得支持,18部共出精兵万余归大石统率,致使大石

  • 扯手带

    骑马使用的一种带子。用丝线或棉线织成,长1丈至2丈,宽1寸5分,双层。射箭时作为腰带围系在长袍外面的腰间,骑马或乘车时用作缰绳,则称之为“马扯手”。清代以带的颜色区分等级,皇帝使用明黄色,亲王、郡王使

  • 雉葛王

    即“烽上王”(210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