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民族起源>畏兀儿地

畏兀儿地

古代维吾尔族分布地区。见《元史·西北地附录》,在察合台后王笃来帖木儿封地内。畏兀儿即唐代回纥(回鹘),今维吾尔族。畏兀儿地指元初高昌回鹘国主亦都护统治的地区。《元史·巴而术阿而忒的斤(亦都护)传》:回鹘西迁至火州(今新疆吐鲁番高昌故城),统别失八里(今新疆吉木萨尔县北破城子)之地,北至阿术河(吉木萨尔西阿察河),南接酒泉(今甘肃酒泉),东至兀敦甲石哈(今新疆哈密东乌诺格什湖),西临西蕃(指新疆天山南路少数民族地区)。《蒙兀儿史记·西北三宗藩地通释》认为:畏兀儿地“兼有今新疆迪化府(治乌鲁木齐)及镇西(巴里坤)、库尔喀喇乌苏(今乌苏)、吐鲁番、哈密四厅之地”。

猜你喜欢

  • 张胜温

    宋代云南大理国画师。白族。宋孝宗淳熙七年(大理国段智兴盛德五年,1180)绘《大理国梵画长卷》(俗称《张胜温画卷》)。《北京故宫博物院提要》称其为“大理国描工”。据画卷知其为大理国段智兴(1172—1

  • 佶僚

    宋代西南溪峒少数民族之一。又称仡僚、※仡佬。分布在辰、沅、靖州(皆在今湖南西部与贵州东南部)。宝元二年(1039),受辰州州将张昭懿招辑,3千余人附宋,为始见于史籍的记载。其民有张、符、覃、杨、谢、刘

  • 塔什伯拉克

    即“塔勒纳沁”(2161页)。

  • 驼宁

    见“萧挞凛”(1997页)。

  • 庭州

    见“金满城”(1476页)。

  • 花苗

    苗族的一支。名称始见于清代。因服饰以蜡染花纹而得名。民国初年又有大花苗与小花苗之分。大多操苗语之川黔滇方言。主要分布在黔中、黔西北、滇省及四川南部等地。在黔东南黎平一带,又住有一种称之为花衣苗者,与花

  • 斡良改

    即“兀良哈”(108页)。

  • 尼古奔

    见“费雅喀”(1771页)。

  • 瑶语支

    汉藏语系,苗瑶语族的语支之一,只有勉语一种。中国境内外自称“勉”、“金门”、“门”、“标曼”、“标敏”、“藻敏”等的瑶族,海南省自称“金门”、“门”的苗族,他们使用的语言都属勉语。使用人口国内外近10

  • 蒙古三大历史著作

    指《蒙古秘史》、《蒙古黄金史》、《蒙古源流》三部蒙古著名编年史(详见2336页、2341页、233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