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民族起源>真寂寺

真寂寺

俗称石窟寺。契丹王朝时期所建佛寺。位于上京城(今内蒙古巴林左旗林东镇)东南峡谷中。上京为契丹国都,亦是契丹民族发祥地。寺建于天祚帝乾统九年(1109)。现契丹原寺已湮,凿于桃石山下50米高处的石窟至令犹存,窟前现为清代所建善福寺,通称后召庙。1974年,修复殿堂顶时,在石窟门楣上发现“真寂之寺”4字。石窟面东,有北、中、南3窟。窟内依山就石造像,以中窟规模最大,宽6米余,高约3米,正中为一居大石卧佛,薄衣赤足,向东瞑目,肃穆安祥,造型浑厚。两旁各立菩萨1尊,侧有15弟子立像,神态各异,形象生动。三面墙壁为半浮雕千佛像,共3层,约百余尊。南窟有长约1米的甬道,方形窟室,3.5米见方,窟内两侧有两尊天王像,足长靴,颇有草原特色;中间为释迦牟尼坐像,高1.5米;还有菩萨像。北窟较之高2米,分内外两室,外室造像同南窟,内室全为浮雕像;佛像下有供养人像,一律契丹装束,是研究契丹文化的形象资料。

猜你喜欢

  • 潮格旗岩画

    发现于内蒙古巴彦淖尔盟潮格旗巴彦宝力格以西4公里的大坝口、达巴图两地。画面中有人头像、全身人像,有牛、马、羊、驴、骆驼、狗、虎、鹿等动物图像,还有千名骑兵以十一路纵队向西进军图。这些人物和动物图像,栩

  • 元坦

    东魏、北齐官员。河南洛阳人。鲜卑元氏。北魏献文帝※拓跋弘孙,咸阳王※元禧第七子。北魏景明二年(501),父被诛后,兄翼、树等5人相继南奔梁朝,故得承袭,改封敷城王。建义元年(528),以通直散骑常侍复

  • 刘智

    约1660—1730清初伊斯兰教著译家。字介廉,号一斋,江苏上元(今南京)人。回族。父三杰,研究伊斯兰教义,著《清真教说》并校订马注《清真指南》一书。智继承父业,攻读儒家经史子集和佛道经书,并钻研阿拉

  • 武冈州志

    书名。清许绍宗修,邓显鹤纂,30卷。嘉庆二十二年(1817)成书。内容包括纪、州治、疆域、坊乡、沿革、封建、职官、选举、六部(即吏、户、礼、兵、刑、工)、山川、瑶峒、政绩、武功、艺文、列传、载记、外篇

  • 急递铺兵

    金元两代服役于邮驿的兵丁。简称铺兵,又称铺丁、铺卒。元代每急递铺置5人。初立急递铺时,签不能当差贫户,免其差发,令充铺兵。不敷者,由漏籍户内贴补,负担递送公文。铺兵皆腰系革带、悬铜铃、持枪、挟雨衣,赍

  • 南唐古部

    契丹部族名。辽圣宗时(982—1031)以所辖唐古(※党项)族民户所置,为圣宗34部之一。其部民原为契丹皇族诸宫奴隶,后户口蕃息,时圣宗释免奴隶,置部,取得平民地位。设节度使统领,隶北府。部族军屯住本

  • 匠军

    元代军兵之一种。《元史·兵志一》:“取匠为军,曰匠军”。随军服役,以资军需。初置匠军千户所统之。英宗至治三年(1323),罢匠军千户所。

  • 萧挞凛

    ?—1004辽代将领。名又记作挞览、闼览。字驼宁。契丹族。马群侍中术鲁列子。史载其自幼敦厚,有才略,通天文。辽景宗时入仕。保宁初年,为宿直官。圣宗统和二年(984),为彰德军节度使。次年,奉命东征女真

  • 塔本集赛

    蒙古语音译,“塔本”意为“五”。“集赛”,为“轮番供值”之意,指供养喇嘛之5鄂拓克,即:阿克把(又称噶克布)、赉吗里木、杜尔把、推素隆、伊克胡拉尔。由宰桑统领。主要驻牧于斋尔、绰尔、尼楚滚、布古图、达

  • 杰日

    藏语音译,意为“王族”。指吐蕃赞普王室的嫡系家族。王族为官者称为“论”,故唐补国史则谓“吐蕃国法不呼本姓,但王族则曰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