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民族起源>答失蛮

答失蛮

①元代伊斯兰教徒中的一种称谓。宋代汉译打厮蛮,亦译大石马、达失蛮、达识蛮。源于波斯语,意为“明哲的人”。元代该词使用颇广:一般指伊斯兰教学者,在文献中,常与僧、道、也里可温(基督教教士)并称;有时也泛指伊斯兰教徒;亦有人以此为名者。元代,与僧道、也里可温、儒人一样,享有免除军役、差役和赋役的待遇。许多称为答失蛮的伊斯兰教学者曾在※回回掌教哈的所中任职,执掌回回人的词讼、婚户、钱粮、刑名等。元朝政府虽明令取消,但按照伊斯兰教教法的规定,对回回人仍拥有部分权力。 ②(1248—1304)元朝大臣。蒙古克烈氏。※孛鲁欢第三子。幼事忽必烈于王府,充宿卫,任必阇赤(书史)。忽必烈即位后,独掌第一怯薛,兼监斡脱总管府,又兼户部尚书、内八府宰相,掌财政及诸种祭祀。至元十八年(1281),掌泉府司事。二十四年,先后从帝及皇孙铁穆耳征叛王乃颜、合丹。二十五年,充宣政院使,掌全国佛教及吐蕃事务。次年,从帝征叛王海都至杭海山(今杭爱山)。成宗元贞元年(1295),加平章军国重事,奉命征海都党亦怜真。大德三年(1299),兼翰林学士承旨,仍领泉府司事。追封高昌王,谥忠惠。③(1258—1317)元朝将领。哈剌鲁氏。哈只之子。袭父职为忽必烈宿卫,充博尔赤(司膳)。揭发阿合马恃权擅政、侵贪财赋之罪。至元二十四年(1287),从讨叛王乃颜,有功。二十六年,从征海都于杭海岭(今杭爱山),受命督运粮饷。曾谏言撤尚书省,奏劾右丞相桑哥之弊端。成宗即位后,领供膳司事。曾劝阻成宗亲征海都。迁司农丞、司农卿。大德十一年(1307),迎奉武宗海山即位,任中书参知政事,仍司农卿。仁宗即位后,历任佥宣徽院事、宣徽使。卒,追封定国公,谥忠亮。

猜你喜欢

  • 波提亚

    清末西双版纳傣族农民反土司斗争的领袖。勐海(今云南勐海)曼兴寨人。傣族。宣统元年(1909)四月,傣族人民欢庆傣历新年,勐海曼两、曼兴两寨因互换耕牛宰杀中发生争议,西双版纳土司刀柱国趁机敲诈双方白银各

  • 元代铜火枪

    热兵器之一。蒙古军队使用的火器。1974年8月在西安东关景龙池巷南口外出土的火枪。用青铜铸造,长26.5厘米,重1.78公斤。因其轻而小,所以叫手火铳。铳体分为铳管、药室和尾銎三部分。是元代中期晚期铸

  • 西米坦恩

    未加工的奶油。鄂温克语音译。旧时今内蒙古呼伦贝尔盟从事畜牧业的鄂温克人,将春末至秋季挤下的鲜牛奶盛放桶或盆内,置于阴凉处,在变成半凝固体过程中,精华部分浮在表面,取出最上层的“奶精”,余下的即是。它既

  • 南坡之变

    元英宗时的一次政变。延祐七年(1300),元仁宗死后,其子硕德八剌即帝位,是为英宗。至治二年(1322),权臣铁木迭儿与答己太后相继病死,英宗起用拜住为中书右丞相,锐意施行新政,推行汉法。为此遭到蒙古

  • 广南西路经略安抚司

    宋时统领邕州羁縻州县峒的官府名。亦称帅府。由唐※邕州都督府改称。先驻桂州(今桂林),由知桂州兼任,后驻邕州(今南宁),由知邕州兼任。下设提举、寨官,分别监控诸土官,镇压诸土民。

  • 阿尔巴

    即“阿巴特”(1201页)。

  • 山主

    指解放前瑶族一些地区占有数量较多的田土和荒山的人或阶层。多把荒山佃给无土或少地的※“山丁”垦种,收取实物或货币地租,或采用“种树还山”的剥削方式。过去广西大瑶山的茶山瑶、坳瑶和花蓝瑶均属这一阶层,除私

  • 放花灯

    布依族妇女旧时占卜术。流行于贵州布依族民间。其法:每年七月十五日夜,布依族姑娘们各带一只碗,内装菜油及灯芯,成群结队到河边溪旁,点燃灯芯,把油灯放入河中,任其随水飘流,各自看准自己的花灯流逝的方向,如

  • 扬拒之戎

    古族名。戎的一支。居河南伊、洛二水间。周襄王三年(前649),襄王异母弟王子叔带谋篡位,引其与泉皋、伊洛之戎同伐京师,入王城洛邑(今河南洛阳西),焚东门。襄王奔郑,向秦、晋求援。晋出兵平定之,襄王将其

  • 郑国卿

    ?—1798清朝将领。云南阿迷州(今开远)人。回族。乾隆十年(1745)中武进士。二十年至三十五年间1755—1770,由贵州守备、都司、游击升至四川越嶲营参将。三十六年(1771),参预平定大小金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