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民族起源>粟特文

粟特文

记录粟特语言的文字。粟特语居印欧语系伊朗语族东伊朗语支。粟特在今塔吉克北部和乌兹别克南部,后汉书西域传所属康居属国粟弋,即粟特。粟特人喜经商,秦汉时期就在我国新疆、甘肃、内蒙、陕西等地活动。唐代在鄯善有粟特人聚居。本世纪初,在我国新疆吐鲁番发掘出粟特文经典多种,西方一些探险家从我国敦煌及其附近盗大星粟特文文献。后来在蒙古人民共和国、前苏联的一些地方发现不少粟村印章、钱币、文书档案、壁画等珍贵资料,为研究粟特文提供了大量宝贵的实物资料。粟特文出自波斯时代的阿拉美文字,只有19个字母,是一种没有元音符号的音节文字,字母在词首、词中、词尾读不同元音,写法也有所改变。由于受汉语的影响,粟特文原来从右到左横写的习惯,后来部分文献改为从上到下竖写,迄今发现的最早粟特铭文为公元2—3世纪产物,粟特文消失约在11世纪。现存粟特文文献主要有宗教文献、社会经济文书、钱币、印章、碑刻、壁画题记、书简等。我国境内发现的多半是佛教经典,有助于研究佛教在中亚的研究。敦煌附近汉代烽火台遗址出《粟特古书简》,有珍贵的史料价值,是目前已知年代最早的粟特文书。此外,还有文学作品,铭文等。对研究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语言、文学等提供了很有价值的资料。对粟特文的研究自本世纪初开始。德国、法国、苏联、蒙古、日本等都有一些专家从事粟特文献的研究,发表的著作涉及宗教、历史、语言、文字、文献考注和译注等。近10多年来,中国学者也有人研究粟特文,发表了一些文章。

猜你喜欢

  • 田丰

    ?—1555明代湖广永顺土官。抗倭英烈。土家族。隶永顺宣慰司(治今湖南永顺县东南)。嘉靖三十四年(1555),奉调随宣慰使※彭翼南、致仕宣慰使※彭明辅率土兵开赴松江抗倭前线,与※田菑等率本部土兵,争入

  • 阿尔巴齐宰桑

    蒙古语音译“阿尔巴齐”意为“当差人”。“宰桑”为汉语“宰相”之音译。阿尔巴齐宰桑是准噶尔承办鄂拓克、昂吉贡赋和差役的官员,定员4名。下领阿尔巴齐约百员,随其赴各处催差。

  • 马发发漏

    高山族语音译。旧时台湾高山族排湾人的一种协作组织。由若干户自愿组合而成,凡参加者不论该户土地和劳力多少,农忙时均需将全部劳力投入生产,共同协作。后来发展为每户只出一个劳力轮流互助,成了一种换工组织,称

  • 寒真

    见“萧翰”(1992页)。

  • 斋桑淖尔

    即“烘和图池”(1927页)。

  • 隋王

    ①辽封爵。清宁四年(1058),耶律仁先由吴王徙封。 ②金封爵,次国一字王号。大定七年(1167),世宗子完颜永功、明昌元年(1190)世宗子完颜允升先后受封。

  • 长颈壶

    考古出土具有代表性的契丹器物。陶质。生活用品。以壶颈长故名。敞口,溜肩,鼓腹,瘦足。用以盛酒。内蒙古乌达盟康家营子辽墓壁画所绘侍奉图中,在几案上置有此器。

  • 哀牢传

    书名。东汉杨终(?—100年,字子山,成都人)撰。字子山,成都人。约作于汉明帝(公元58—75年)在位时,卷帙无考,已佚。传说为云南方志之始,亦为记述哀牢人历史的最早资料,仅存的佚文一条为:“九隆代代

  • 完颜兑

    清初满族女诗人。字悦姑。工部尚书穆里玛之妻。康熙八年(1669),其夫党附兄鳌拜,伏诛。本人能诗善画,著有《花堁丛谈》及《花堁闲吟》。

  • 探朗召曼纳

    傣语音译。系旧时云南西双版纳傣族最高封建领主即车里宣慰使根据下属官员社会地位高低和职务大小所划分的等级官田。依次分为“纳先竜”(大十万田级)“纳闷竜”(大万田级)、“纳怀朗”(百田级)、“纳扫竜”(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