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民族起源>纳顿

纳顿

土族语音译,意为“娱乐”、“游戏”。亦称七月会、庄稼人会、庆丰收会。土族传统节日。流行于青海民和官亭、中川、甘沟一带。每年夏历七月十二日至九月十五日举行。其历史悠久,早在土族先民从事畜牧业生产及从游牧逐渐走向定居农业时,就已存在。节日舞蹈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生产方式。以村为单位举行,并冠以本村人数最多姓的姓氏,如“马家纳顿”、“宋家纳顿”等。节日清晨,人们带上蒸好的大菜饼和烟酒等赴会,交给负责管理食物的人,以作“献供”之用。开始时,由本村数十人组成“会手”,老人身着长服,手执各种彩旗、扇子在前面领队,人们按锣鼓的节拍,翩翩起舞,边舞边到固定地点去迎接外村“会手”进入会场。然后表演古时土族先民从事农业生产的舞蹈“杀虎将”、“庄稼其”等。会后,将蒸饼散发给大家食用。

猜你喜欢

  • 宁玛派

    藏传佛教教派之一。藏语“宁玛”意为“旧”或“古”,意即“旧派”,指其传入西藏最早、历史最久,并一直保持古老的宗派传承。因其僧人衣帽尚红,又俗称“红教”。该派主要教法是密教,从赤松德赞赞普(755—79

  • 浪速话

    我国景颇族浪速支系说的一种话。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缅语支,与载瓦语比较接近。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潞西、盈江、陇川、瑞丽、梁河等县,使用人口约3500人。国外主要分布在缅甸境内。以潞西县

  • 奥屯牙哥

    即“奥屯忠孝”(2253页)。

  • 阿母河

    见“妫水”(1261页)。

  • 钦爱皇后

    见“萧耨斤”(2000页)。

  • 土州判官

    官名。州判官为知州行政助理,分掌粮粟、屯田、水利、巡捕、牧马等事,秩从七品。明代亦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土州置此官,以当地首领为之。令其谨守疆土,附辑土民,修职贡,供征调,无相携贰。颁给铜印、敕书,赐冠带,

  • 果聂

    苗族古歌。流传于湖南西部、贵州松桃等地。是有关苗族先人迁徙的古歌。歌词反映湖南西部苗族因人口“繁殖象岭山的竹子”,“发展象深沟的树子”,不得不向外迁徙,从陆上走去,从水路飘流下去,从四面山岭下去。并叙

  • 虎拦哈达

    满语地名。又作呼兰哈达。“呼兰”汉译作“烟筒”;“哈达”汉译作“峰”、“崖”,合为“烟筒山”或“烟筒峰”。位于兴京(原赫图阿拉)西南(今辽宁新宾满族自治县老城之西),清永陵对面。明正统三年(1438)

  • 巴伦台黄庙

    黄帽派喇嘛庙。一称巴伦台庙。位于今新疆巴音郭楞蒙古族自治州和静县北90里。清光绪十五年(1889,一说二十四年,1898)建。为天山南路旧土尔扈特蒙古总庙。内置经学、医学、密宗三院。解放前有喇嘛300

  • 衙内都指挥使

    见“衙内指挥使”(237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