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民族起源>维吾尔族

维吾尔族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维吾尔意为“团结”、“联合”,是本族自称。主要分布于新疆,以南疆为最多,少数散居于湖南桃源、常德等地。全国总人口7214431人(1990)。先民为公元前3世纪丁零、北魏时的高车、敕勒、袁纥、乌护,唐代的回纥、回鹘,元明时期的畏兀儿。是9世纪中叶西迁回鹘人,与原居住于今新疆地区的土著各族长期相处融合逐渐发展而来。一说系由古代塔里木盆地土著居民发展而来。西迁回纥人在历史上曾先后在中亚和新疆地区建立喀喇汗王朝和高昌王国。13世纪初年,相继归附蒙古国,后大部分由察合台汗国管辖。许多维于尔人入仕元朝,涌现大批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史学家和翻译家,最早的蒙古字,就是塔塔统阿采用回鹘文字母制成的。廉希宪、桑哥、阿礼海牙、燕只不花、脱烈海牙等皆在元朝政府或地方政府中担任中书平章政事、平章政事及宣慰使等要职。贯云石精通汉文、善草隶书、工诗文、散曲。沙剌班、廉惠山海牙曾受命参加《金史》、《辽史》和宋英宗、显宗实录的纂修。16世纪初年,叶尔羌汗国建立后,为汗国的主体部分,发挥着重要作用。17世纪70年代末,卫拉特蒙古准噶尔部强盛,隶属准噶尔。18世纪中叶准噶尔部被平定,接受清朝政府统治。此后,与新疆各族人民为维护祖国统一,曾屡配合清军同沙俄扩张主义势力、英国殖民者及阿古柏傀儡政权进行长期斗争。1944—1949年,积极参加反对国民党统治的“三区”革命,为促进新疆的解放作出重要贡献。历史上曾先后信仰过萨满教、摩尼教、景教、袄教和佛教。10世纪末叶起,逐渐改奉伊斯兰教。由于中亚和卓家族影响,后分裂为“白山派”和“黑山派”,内部教争激烈,广大人民深受其苦。操维吾尔语,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现使用以阿拉伯字母为基础的维吾尔老文字,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新文字正在推广。文化发达,喀喇汗王朝著名诗人玉素甫·哈斯·哈吉甫叙事长诗《福乐智慧》、马合木·喀什噶里的《突厥语大词典》,不仅是维吾尔历史的文学艺术杰作,在中国和世界文化史上也有重要影响。民间古典音乐《十二木卡姆》在中国民族音乐文化中亦有广泛影响,是维吾尔传统歌舞音乐艺术高度发展的成果。乐器品种繁多,造型精巧。“独他尔”和“热瓦甫”是最常用的独奏和合奏乐器。民间舞蹈形式多样,格调欢快,轻巧、优美,富有节奏感。喜戴黑、白两色或彩色丝线绣出花纹的四楞小花帽。妇女喜戴耳环、手镯和项链。农业、手工业都发达,吐鲁番的葡萄、鄯善的甜瓜、库尔勒香梨、和田的织毯都享有盛誉。解放后,工、农业生产、文教、卫生和交通事业发展迅速。

猜你喜欢

  • 克勒克雅喇克伯克

    清代新疆维吾尔族地方官名。又译克哷克雅克伯克。维吾尔语。职司管理商业贸易,并征收其赋税。乾隆二十四年(1759)定为五品。光绪十三年(1887)废。参见“伯克制度”(1091页)。

  • 石祥祯

    ?—1856太平天国将领。广西贵县那良村人。壮族(一说祖籍广东客家人)。颇通文墨,多谋而知兵。咸丰元年(1851),随弟(一说堂弟)※石达开参加金田起义,在石达开麾下参赞军事,因其足智多谋,甚倚重之。

  • 佐扎

    藏语音译,宗(相当内地之县)政府职官名。原西藏地方政府时,由政府、贵族或寺院各自委派的庄头和乡吏。僧俗各1人,为世袭,专司差役的摊派与检查,处理案件,出席宗政府会议。例由群众推选,宗政府任命。无物质待

  • 伯颜帖木儿

    ?—1454明代瓦剌贵族,也先汗重臣。亦译巴延帖木儿。《明史》称其为也先弟。一说为蒙文史籍中的阿苏特部阿里玛丞相,阿鲁台太师之子,号哈丹特穆尔。领有平章、特知院等衔,统率瓦剌左翼诸鄂拓克。正统十四年(

  • 萨雅克鄂拓克

    参见“萨雅克部”(2012页)。

  • 扫邻城

    见“迦坚茶寒殿”(1551页)。

  • 罗桑四朗

    清代西藏箭头寺僧人。藏族。平日藉神苛敛,恃势横行,亩抽十之四五,重利盘剥,抄家害命,强夺庄田,积赀数百万。光绪三十三年(1907),藏民纷纷呈控其种种不法行为。藏、英战争时,以降神符咒蛊惑达赖,妄言英

  • 吉察

    藏语音译。通常意译作诉讼判决书。涉及土地、属民纠纷的,可作析产文约。属※封地文书之一种。参见“萨兴噶登”(2010页)。

  • 七庆朝库儿台吉

    见“满五大”(2389页)。

  • 崔伟

    1833—1893清末回民起义首领。字旭峰,又名崖三。陕西凤翔府崔家洼人。青年时性纯笃、刚方,处事公道,闻于乡里。同治元年(1862)陕西回民任武等起义,组织回民马队以响应,被推为关中西部(凤翔府)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