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民族起源>羿语

羿语

史称羿人使用的语言,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仡央语支。是接近消亡的一种语言。使用于我国贵州省毕节县普宜和阴底一带以及四川省古蔺县的腊盘沟一带。清代编修的《毕节县志》中有:“毕节裸裸、茵子、羿子,习俗各异”的记载,《西南彝志》也说羿子古代多分布在大方县一带。羿人自称gau13,与普定县双坑一带的仡佬族自称相同。目前羿人大都已经汉化,在社会交往和家庭生活中完全使用汉语,只有极少数老人还会说部分羿语语词和简单的句子。从记录的词汇来分析,它的语音系统与仡佬语相近。毕节县普宜区双河乡的羿语有i、e、ε、a、o、u、ə、、y、l等元音,有单元音和带—i、—u、—n、—η韵尾的韵母;还有i、u两个介音;声母明显简化,复辅音、浊塞音、清鼻音等都没有发现,塞音和塞擦音声母有送气和不送气的对立。至少有4个声调。羿语的词以单音节词和双音节的合成词居多,没有什么词形变化。语法关系主要靠词序和虚词来表示。主要的语序是svo。否定副词修饰谓语时都放在谓语的前面,这点与仡佬、拉基、布央等语言不同,从否定副词pu33与汉语“不”相同的情况来看,羿语否定副词可能是受汉语影响而位置前移的。羿语的基数词是混合型的,其中“一”与仡佬语相近;“八”也跟广西隆林县的磨基仡佬语相同;“五、六”与壮傣语支相似,其余几个数词也跟壮傣诸语言一样使用了汉语借词。在650个常用词中,跟仡佬语基本相同的约占30%多。

猜你喜欢

  • 上三旗

    清代满洲八旗组织的序列。居下五旗之前。顺治七年(1650)十二月,摄政王多尔衮死后,世祖福临为加强对八旗的控制,重新调整八旗次序,定镶黄、正黄、正白诸旗为上三旗,为皇帝亲兵,警卫宫禁,由皇帝亲自控制;

  • 筹边学堂

    参见“殖边学堂”(2191页)。和“满蒙学堂”(2393页)。

  • 察哈尔营

    清代新疆伊犁携眷驻防机构。乾隆二十九年(1764)自察哈尔徙置。依八旗建制,分左右两翼。每翼为1昂吉,置8佐领。营设领队大臣一人,由满族官员担任。每昂吉设总管和副总管各1人,由佐领擢用,办理八旗事务。

  • 泸水起义

    清乾隆年间云南傈僳族农民抗清斗争。乾隆十一年(1746),由于不堪忍受清朝官吏和防汛官兵的“恣意凌虐”以及云龙土知州段氏的压榨苛派,云南永昌府腾越厅(今腾冲县)秤戛、排把等寨傈僳族农民在弄更扒、密老五

  • 俄罗春

    见“鄂伦春族”(2052页)。

  • 达赖喇嘛十一世

    见“凯珠嘉措”(1408页)。

  • 排湾语

    我国台湾高山族排湾人使用的语言。属南岛语系印度尼西亚语族台湾语支。使用人口约有4万3千多,居住在台湾本岛最南端,以大武山脉为中心,包括屏东县三地、雾台、筏湾、玛家、来义、泰武、春日、狮子、丹地、牡丹、

  • 鄂木布

    ①(?—1634)明末清初蒙古乌喇特部首领。又作俄木布。博尔济吉特氏。成吉思汗弟哈布图哈萨尔后裔,赖噶孙。与哈尼斯青台吉之孙色棱及哈尼泰冰图台吉子图巴分领其众,号阿鲁蒙古。天聪七年(1633),率属众

  • 沙陀军

    唐后期由沙陀劲骑组成的军队。唐宪宗元和三年(808),沙陀首领朱耶执宜率部众至灵州附唐,灵盐节度使范希朝将其安置于盐州(治今陕西定边)。次年,范希朝徙河东节度使,镇太原,沙陀举军随之往河东。希朝以沙陀

  • 栋岱青

    ?—1648清初将领。蒙古族。翁牛特部人。博尔济吉特氏。元太祖※成吉思汗弟※铁木哥斡赤斤后裔,杜棱郡王逊杜棱弟(一作叔)。天聪六年(1632),为避察哈尔部侵扰,与逊杜棱等率众归后金。随皇太极征察哈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