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民族起源>耶律弘基

耶律弘基

1032—1101

又作耶律洪基。即辽道宗。辽朝第八代皇帝。1055—1101年在位。字涅邻,小字查剌。契丹族。兴宗长子。性沉静、严毅。6岁(1037年)封梁王。11岁(1042年),总领中丞司事,进燕国王。翌年八月,总北南院枢密使事,加尚书令,进封燕赵国王。重熙二十一年(1052)七月,为天下兵马大元帅。知惕隐事。二十四年(1055)八月,兴宗病卒,遵遗诏继位,改元清宁。次年十一月,上尊号“天祐皇帝”。咸雍元年(1065)正月,增号“圣文神武全功大略广智聪仁睿孝天祐皇帝”。初政,能求直言,访治道,劝农兴学,救灾恤患,平赋税,缮武器,禁盗贼。后以贵族内部争权斗争激烈,朝政趋衰。清宁九年(1063)七月,发生“重元之乱”,皇太叔、天下兵马大元帅重元及子恃权纠合大小官员400余人叛乱自立,军犯行宫,为许王耶律仁先和耶律乙辛率宿卫兵所败,重元自杀。继宠乙辛,官拜北院枢密使,封魏王,加守太师,“诏四方有军旅,许以便宜从事,势震中外,门下馈赂不绝。”(《辽史》卷110)大康元年(1075),太子濬预政,乙辛专权受阻,制造事端,先诬告宣懿皇后与伶官私通,继陷濬谋废立,使二人被杀。九年(1083),乙辛欲奔宋,被执杀。统治后期,奸相张孝杰专权,吏治败坏,贪污成风,“法令不明,受赇鬻狱习以为常”(《栾城集》卷41)。“无百万两黄金,不足为宰相家”(《辽史》卷110)。大肆崇佛,一岁饭僧36万,一日而祝发3千。致使僧徒纵恣放债营利,侵夺小民,民甚苦之,加剧社会矛盾。大安八年(1092)十月,西北阻卜诸部长磨古斯起兵反辽,历时九年方平,损失严重。他能文善诗,诗作《题李俨黄菊赋》:“昨日得卿黄菊赋,碎翦金英填作句,袖中犹觉有余香,冷落西风吹不去。”被誉为一代佳品。传今者尚有《赐法均大师句》、《戒勖释流偈》;见载者有《放鹰诗》、 《君臣同志华夷同风诗》等。清宁六年(1060),耶律良曾将其诗赋编成《清宁集》,今佚。他好汉文化,尊尚儒学,设学养士,颁《五经》传疏,求乾文阁所缺经籍,命儒臣校理。多次诏颁《史记》、《汉书》,召儒士讲《五经》大义。寿昌七年(1101)正月,病卒于混同江(今松花江一段)行宫,遗诏长孙耶律延禧嗣位。六月,谥“仁圣大孝文皇帝”,庙号道宗。葬永福陵(今内蒙古巴林右旗白塔子北)。

猜你喜欢

  • 地窨子

    一种半地穴式的原始住所。流行于今黑龙江省一带地区。为我国东北地区肃慎族系传统居室。考古发现表明,先秦肃慎人已住这种半地穴式房屋,一般在山的斜坡挖建,利用上坡为墙,下坡用石块垒砌,面积长6米,宽4米。《

  • 布努语

    我国自称“布努”的瑶族使用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西部20多个县的部分山区,贵州省的荔波、云南省的富宁也有少量分布。使用人口约有26万。布努语的特点有:没有浊闭塞音声

  • 罗桑益西

    1663—1737即五世班禅。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领袖。藏族。生于后藏托嘉竹仓(今西藏南木林境内)。索朗旺扎之子。4岁被迎至扎什伦布寺坐床,拜格西罗丹为师。10岁能写作。16岁到拉萨,承五世达赖罗桑

  • 别石把

    见“别失八里”(1070页)。

  • 崇安

    ?—1733清朝宗室。满族,爱新觉罗氏。号友竹道人。康悼亲王椿泰子。封康亲王。雍正时官都统,掌宗人府。九年(731),统兵驻归化,暂管抚远大将军印。卒,谥修。著有《友竹轩遗稿》。

  • 长命缕

    契丹族习俗。详见“讨赛篱”(614页)。

  • 喀巴什

    参见“前锋”(1742页)。

  • 八旗岁贡生

    参见“八旗贡监生”(31页)。

  • 鄂温克族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一作艾温克、埃文克。通古斯语音译,意为“住在山南麓的人”或“住在大山森林中的人们。”来源于肃慎,是元代“林木中百姓”、明“野人女真”、清“索伦部”的一支;但看法不一,或说与唐及其以前

  • 察哈尔镶黄旗

    清察哈尔八旗之一。由康熙十四年(1675)迁置宣大边外的察哈部众及以后陆续来降的喀尔喀、厄鲁特部众合编而成,不设札萨克,由清廷派总管管辖。是为总管旗。位于张家口外,东接察哈尔正白旗,西邻察哈尔正黄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