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民族起源>胡笳

胡笳

中国古代北方民族吹管乐器。亦称芦笳。蒙古族称之为“绰尔”。传说汉代张骞从西域传入。汉武帝(前141—前87年在位)时,李延年因其曲造新声二十八解,以为武乐。后成为汉、魏鼓吹乐中的主要乐器。《太平御览》引《蔡琰别传》载:“笳者,胡人卷芦叶吹之以作乐也,故谓曰胡笳”。宋代称之为芦笳,蒙元时期,为蒙古族沿用。清代,作为宫廷乐器,吹奏蒙古乐曲。至民国初年,内蒙古各地王府乐队中仍在使用。经历代演变,发展为两种形式:其一为无孔喇叭形,如宋代陈旸《乐书》中所载之大胡笳、小胡笳,“似觱篥而无孔,后世卤薄用之”。其二为长管状有孔,如《皇朝礼器图式》所载:“木管三孔,两端加角,末翘而上,口哆(张口)”,长约70厘米,音色深沉、浑厚,可伴奏、合奏和独奏,常用于吹奏蒙古族长调乐曲。

猜你喜欢

  • 吕嘉

    ?—前111西汉初南越国相。岭南番禺越人。汉初赵佗拥兵自立称王,“嘉本越人之雄,佗因越之所服而相之”。佗卒后,历胡、婴齐二主,迨赵兴掌政,仍为国相,权倾朝野,“其子尽尚女王,女皆嫁王子弟宗室”。兴母樛

  • 田光兴

    见“西阳蛮”(696页)。

  • 功嘉葛剌思

    即“胆巴”(1712页)。

  • 札兰章京

    清代蒙古官职名。也称参领,相当于满洲八旗的甲喇章京。有印务札兰与掌兵札兰之分,前者在印务处管理旗务,后者指挥监督旗的军务,督饬佐领办理地方事务。小旗设1名,大旗设2名,视每旗佐领之多寡而定。四等台吉待

  • 格格

    清代皇族女儿的称号。满语音译,“小姐”或“从姐”、“表姐”之意。清初,国君和贝勒女的称呼无严格界线,均称为格格。如何和里所娶清太祖努尔哈赤长女嫩哲,《满洲实录》即写作嫩哲格格。清太宗皇太极继位后,于崇

  • 清世宗

    即“胤禛”(1706页)。

  • 恒乍绷起义

    清嘉庆年间傈僳族抗清斗争。又称维西起义。嘉庆六年(1801),云南丽江府维西(今维西傈僳族自治县)地区发生灾荒,傈僳族农民向康普、古刹二寨土司借粮度荒。土司等不但拒借,反诬傈僳族领袖沙尼(巫师)恒乍绷

  • 金大车

    1491—1536明代诗人。字子有,号方山子。江苏江宁(今南京)人。回族。出身仕宦之家。自幼受进士出身的父亲教诲,博览艺文。嘉靖四年(1525)乡试中举。后四举会试不第。遂绝意仕途,书剑飘零,卒於旅途

  • 姆海哈娄

    鄂温克族旧时的一种婚姻习俗。鄂温克语音译,意为“赠送乳牛”。内蒙古阿荣旗的鄂温克人过去男女订婚后,到十七八岁时,男方要向女家送彩礼,届时,女方父母又向男方索要物品,母亲要1头乳牛作为哺乳女儿的报酬,称

  • 阔帖兀阿阑

    即“曲雕阿兰”(78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