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民族起源>色棱

色棱

①(?—1645)清初将领。蒙古族。巴林部人。博尔济吉特氏。※达延汗巴图蒙克七世孙,固山贝子满珠习礼从弟。天聪二年(1628),尚郡君,封多罗额驸。三年,随皇太极征明,因战马多瘠弱受责。崇德六年(1641),向后金贡驼马、貂皮,受赐布币器物。继从围锦州,败明兵于松山(今辽宁锦县西南)。七年,从贝勒阿巴泰攻明,下蓟州(今天津蓟县),趋山东,克兖州。明年凯旋,献俘。顺治二年(1645)卒。五年(1648),追赠固山贝子。②(?—1655)清朝将领。内蒙古吴鲁特人。父恩克磊率属投后金,授游击世职。父卒,袭职。天聪三年(1629),随军征明,败敌。崇德六年(1641),从征锦州有功。顺治元年(1644),随军入山海关镇压李自成农民起义军。二年,追义军至潼关。三年,从豫亲王多铎追蒙古苏尼特部腾机思,败土谢图汗及车臣汗援兵,论功加世职为二等轻车都尉。七年(1650)、九年(1652)遇恩诏,加至一等男爵。卒,子扎穆阳承袭。 ③(?—1657)清初将领。蒙古族。喀喇沁部人。乌梁罕(兀良哈)氏。元臣济拉玛(又作者勒篾)后裔,图琳固英子。初为所部塔布囊。天聪八年(1634),随清军征明,入得胜堡攻大同,克堡一,至朔州献俘。九年正月,授札萨克。与塔布囊万丹伟徵入明边,至辽河源。击明哨卒,获马25。崇德三年(1638),随贝勒岳托败明军于卢沟桥。六年(1641),随睿亲王多尔衮围锦州,败明总督洪承畴援兵。七年,与都统谭泰入蓟州(治天津北蓟县),下山东。次年,至怀柔,败明总兵唐通于螺山。顺治五年(1648),封镇国公,世袭罔替。六年,从征喀尔喀。 ④(?—1664)清朝将领。蒙古族。扎赉特部人。博尔济吉特氏。元太祖成吉思汗弟哈布图哈萨尔后裔,固山贝子※蒙衮长子。崇德元年(1636),随清军围明锦州,败总督洪承畴援兵。七年(1642)从征塔山,毁其城。顺治三年(1646),从征蒙古苏尼特部叛人腾机思,败喀尔喀土谢图汗、车臣汗援兵。五年(1648),袭固山贝子,领札萨克。七年(1650),从征叛镇姜瓖于大同。 ⑤(?—1669)清朝将领。蒙古族。杜尔伯特部人。博尔济吉特氏。元太祖弟哈布图哈萨尔十八世孙,达尔汉诺颜阿都齐子。清天聪五年(1631),朝觐皇太极。八年(1634)六月,科尔沁台吉噶尔珠塞特尔等叛,以其所属三分之一赐色棱。七月从征明大同,克堡10。崇德元年(1636),封辅国公。二年,随承政尼堪由朝鲜征瓦尔喀,至吉木海,败平壤巡抚、安州总兵及安边道援兵。后屡从征明。八年(1643),以其属索朗阿随征黑龙江诸部功,赐号达尔汉。顺治三年(1646),从豫亲王多铎追袭蒙古苏尼特部腾机思叛军,至谔特克山,斩茂海台吉。五年(1648),叙其父来归功,晋封札萨克固山贝子。⑥(?—1671)清代蒙古王公。乌珠穆沁部人。博尔济吉特氏。※达延汗巴图蒙克后裔,绰克图子。初嗣号额尔德尼台吉,崇德二年(1637),率长子郭多布、次子额尔克奇塔特等附清。三年,与塔布囊布达什等从征喀尔喀。六年,遣敦多布及塔布囊奇塘等献驼马、貂皮。顺治三年(1646),封札萨克多罗贝勒,留额尔德尼号,世袭罔替,掌左翼。

猜你喜欢

  • 比适

    高车国王。※穷奇孙,※伊匐子。北魏正光五年(524),父与柔然阿那瓌可汗战,败归,为叔越居所杀。东魏天平(534—537)中,杀越居自立。屡遣使通贡于东魏,并派数万高车军助东魏征灵、秦二州,与西魏抗衡

  • 噶丹颇章

    藏语音译。又作“甘丹颇章”,意为“兜率宫”。十六世纪初,帕木竹巴的实力有所恢复,于明正德十二年(1517)从拉萨赶走仁蚌巴势力,根敦嘉措(后追认为二世达赖)返回哲蚌寺,任堪布。次年,恢复拉萨祈愿大法会

  • 色发楞日

    珞巴族崩尼部落方言音译,意为“割拴牛绳子的刀”。珞巴族婚俗。流行于西藏自治区隆子县以南的珞瑜地方。按照崩尼部落的习惯法规定,姑娘出嫁,都要收取一定的婚价,婚价分上、中、下3等。凡属上等婚价,女方收取男

  • 盟旗制度

    清政府对蒙古族的统治制度。是清政府自天命九年(1624)至乾隆三十六年(1771)近150年中,对先后归附和降服的蒙古各部,按照“建其众”以“分其势”,的统治意图,根据八旗制度组织原则,在蒙古原有社会

  • 查弼纳

    ?—1731清朝大臣。满洲正黄旗人。完颜氏,世居鄂尔浑地方。爱音布之孙。康熙二十二年(1683),袭云骑尉世职。二十八年(1689),管佐领。后历署护军参领、吏部郎中。五十年(1711),迁内阁侍读学

  • 乙毗钵罗肆叶护可汗

    见“肆叶护可汗”(2355页)。

  • 觉罗琅玕

    ?—1804清朝大臣。满洲正蓝旗人。由捐纳笔帖式,历官刑部郎中、内阁学士、江苏按察使、刑部侍郎。乾隆五十一年(1786),官浙江巡抚。五十二年,由海道运谷20万石,援清军镇压台湾林爽文起义,受嘉奖。旋

  • 刻木记事

    文字未出现或未被普遍使用以前,人们借以记录数字、事件、传递信息等的方法。或用木片、或用骨片、或用竹片刻划。在中国古代文献中,刻木向称之为“券契”。《列子·说符》:“宋人有于道得人造契者,密数其齿”。这

  • 留隐

    ①见“耶律抹只”(1314页)。 ②见“耶律道隐”(1322页)。

  • 放偷

    见“鹘里尀”(245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