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民族起源>苏四十三起义

苏四十三起义

清乾隆年间撒拉族、回族联合反清起义。又称“苏四十三事件”。是时吏治败坏,贪污成风,循化地区连年歉收,人民生活极端贫困。民族矛盾、阶级斗争日趋尖锐,加之乾隆二十六年(1761)以来,撒拉族内部伊斯兰教新教(哲赫林耶门宦)、老教(花寺门宦)派之间的斗争日趋激烈,清政府为维护其统治,实行“赦一剿一,以分其力”的政策,偏袒老教,镇压新教。二十七年,将新教创始人马明心(回族)驱逐出循化;二十八年,建立循化厅(治今青海循化撒拉族自治县),以加强统治;三十四年(1769),又以“重罪”发其首领※贺麻路乎(撒拉族)至新疆乌鲁木齐给官兵为奴;封闭新教清真寺等,使矛盾激化。四十六年(1781),新教群众在※苏四十三、※韩二个(均撒拉族)领导下,攻占老教众多村庄,控制大部分撒拉地族区。清陕甘总督勒尔谨派兰州知府杨士玑、河州协副将新柱率兵前往弹压,扬言“为老教作主”,“尽洗新教”,苏四十三等被迫举行反清起义,于三月十八日、十九日杀死新柱、杨士玑及所带官兵;二十一日攻占河州城(今甘肃临夏西南)。守城清军、官吏或死或逃。回、东乡等族人民也纷起响应,在战斗中韩二个中炮身亡。起义军发展至2千余人,进抵兰州西关,围城求释马明心。布政使王廷赞施缓兵之计,强令马明心登城“劝退”,计不得逞,遂杀马明心于城头,义军战士义愤填膺,大举攻城。清廷命阿桂率京师精兵、川兵等合围。起义军退守华林山,失利,六月,苏四十三壮烈牺牲。七月,清军放火焚山,退入华林寺死守的义军战士全部壮烈牺牲。

猜你喜欢

  • 嵬名山

    又名赵怀顺。西夏宗室。党项羌族。毅宗时官左厢绥州监军,因与毅宗李谅祚有隙,宋将种谔乘间诱降。拱化五年(1067)先收降其弟嵬名夷山,继赂其从吏李文喜,率军猝围其帐,被迫降宋朝。后受种谔派遣率新附百余人

  • 房谟

    北魏、东魏官员。字敬放。河南洛阳人。其先世代(治今河北蔚县西南)人,鲜卑屋引氏(后改为房氏,一说屋引氏乃高车之遗族,后归西部鲜卑)。正光(520—525)末,历任昌平、代郡太守。及六镇起义,率部人入九

  • 档士

    鄂伦春族中萨满用以登记各种神的一种神具。鄂伦春语音译。旧时流行于今内蒙古、黑龙江省鄂伦春族地区。为一长方形细木棒,长47公分,每边宽2.6公分,一端系有多种颜色的布条。萨满(巫师)每年或隔年祭祀一次神

  • 奕蠡王

    匈奴官名。见“谷蠡王”(1100页)。

  • 兀秃河千户所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所之一,《满洲源流考》作乌屯河所,并说清代有乌屯河,在齐齐哈尔东,出兴安岭,东入混同江(今松花江)。

  • ?祖

    见“中山桓公”(295页)。

  • 奕

    1831—1861清朝皇帝。1850—1861年在位,年号咸丰。满族,爱新觉罗氏。宣宗※旻宁子。道光二十六年(1846),被秘密立为皇储。三十年(1850),旻宁死,即皇位。即位后不久,即调向荣为广西

  • 伊斯迈耳汗

    见“伊思玛业勒汗”,(812页)。

  • 海陵庶人

    见“完颜亮”(1145页)。

  • 通志

    书名。纪传体通史。南宋郑樵(1104—1162)撰。200卷。绍兴二十九年(1159)始撰,两年后完成。记事上起三皇五帝,下迄于隋(其中《略》的部分至唐)。体例仿《史记》而有所创新。分五部分:《帝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