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民族起源>苏拜

苏拜

?—1664

清朝大臣。满洲正白旗人。瓜尔佳氏。后金将领武理堪次子。年15,从太祖努尔哈赤征蒙古有功,授侍卫兼管佐领事。天聪九年(1635),从多尔衮征察哈尔,收降林丹汗子额哲。入明边,败明兵。崇德元年(1636),从征朝鲜。三年,任护军参领。随贝勒岳讬征明,奋勇先登。五年(1640),清军围攻锦州,率兵击退松山、杏山明援兵。六年,复围锦州,败松山骑兵及明总督洪承畴兵。叙功授世职骑都尉加一云骑尉。七年,随贝勒阿巴泰征明至山东,克乐安,昌邑。晋世职三等轻车骑尉。顺治元年(1644),随睿亲王多尔衮入山海关,镇压李自成起义军。随军取道土默特、鄂尔多斯入边,败李自成军。二年,进师榆林,败李自成军,进征延安,下湖广承天府(今湖北钟祥县)。三年,署护军统领。随肃亲王豪格入四川,五败张献忠义军。五年(1648),授护军统领,叙功晋爵二等男。八年(1651),因与兄武拜等举发英亲王阿济格罪,晋—等男加一云骑尉。旋因附会内大臣洛什博尔辉,罢任、削爵、籍没。九年,起为正白旗副都统。十三年(1656),擢内大臣,复爵。寻授领侍卫内大臣。康熙三年卒,谥勤僖。

猜你喜欢

  • 迪乌宗派源流

    书名。又译《德乌教法史》、《德乌佛教史》。迪乌撰。1109年成书。先以手抄本传世,西藏古籍出版社1987年排印。是目前所见最早的一部藏文佛教史专著。全书3章:第一章讲述佛教在印度的产生及传播;第二章具

  • 乌浒水

    见“妫水”(1261页)。

  • 巴渝舞

    巴郡賨民之歌舞。秦汉时传入中原。賨民劲勇喜舞,刘邦平三秦,常以其为前锋陷阵,并乐其舞姿猛锐,使乐人习之,巴地阆中有渝水,因所居,故名“巴渝舞”。舞时持干戈、弓弩,边唱边作进击状。舞曲有:“矛渝本歌曲”

  • 叱干阿利

    十六国时期夏国官员。鲜卑叱干氏(后改为薛氏)。其先世为叱干部首领,后以部名为氏。部帅他斗伏之侄。初戍大洛川。曾劝阻其叔将战败来归之赫连勃勃送往北魏,遭拒,遂潜遣劲勇于途中,劫勃勃送后秦高平公没奕于处,

  • 丕勒杰

    见“巴拉吉尔”(414页)。

  • 额尔德尼伊拉古克三呼图克图

    ?—1697清代卫拉特蒙古高僧。名拉尊纳旺丹增。蒙古族。祖居察罕托辉(宁夏府北50里)。乌巴什之子。康熙十八年(1679),五世达赖封之为“额尔德尼伊拉克三呼图克图”。二十四年(1685)被清朝授为归

  • 砂井总管府

    见“砂井”(1614页)。

  • 禄照

    明初四川土官。彝族。洪武八年(1375),授永宁宣抚司(治今叙永县永宁河东)宣抚使。十七年(1384),贡马,诏赐钞币、冠服,定三年二贡如例。十八年,遣弟阿居赴朝,奏称比年赋马已输,唯粮不能如数。因大

  • 东

    《后汉书》等《传》中“”的别称。因来源于先秦北方貊族,古籍常单称“”;为避与先秦文献中的“”混淆,故有是称。名称含义,当

  • 南诏剑

    唐代南诏兵器名。又称浪剑、浪川剑。因三浪诏所制者最精利,故名。南诏贵族和平民皆将其悬挂腰间,作为战斗及防身武器。制造时锻生铁,取进汁,如是者数次,烹炼之。剑成,用犀角、黄金装饰镡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