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民族起源>西突厥汗国

西突厥汗国

古汗国名。始祖※室点密,为突厥汗国创建者伊利可汗※土门之弟,约北周天和二年(567),灭哒,自立为西面可汗,游牧于乌孙故地(今伊犁河流域),原为突厥汗国的一个分封国。隋开皇三年(583,一作二年),其子※达头可汗宣布独立,使突厥分裂为二部分。五年(585),东突厥沙钵略可汗臣于隋,达头遂称雄西域,但内哄不绝,诸部时起反抗。至达头孙※射匮可汗,于大业六年(610)遣使臣隋,请和亲。在隋支持下,击败政敌,统一诸部,成为西突厥唯一大可汗,建牙龟兹北之三弥山(南廷,冬都),玉门以西诸族国多役属之。唐武德三年(620,或作二年),其弟※统叶护可汗嗣位,移牙石国北之千泉,势盛。贞观二年(628),统叶护可汗为其伯父※莫贺咄所杀,莫贺咄自立为屈利俟毗可汗,部内不服,汗国分为二大政治势力,一为莫贺咄统治的东厢五咄陆部,一为统叶护子※肆叶护统治的西厢五弩失毕部。十二年(638,一作十一年),五弩失毕部首领欲谷设拥众自立为汗,称乙毗咄陆可汗,与肆叶护可汗之侄咥利失可汗并立,双方以伊列水(今伊犁河)为界,分成南庭与北庭。河之东属乙毗咄陆可汗,建牙镞曷山(今吉尔吉斯山),谓北庭,统天山以南高昌地区;河之西属咥利失可汗,建牙虽合水(即碎叶川,今楚河)北,谓南庭,龟兹、鄯善、且末、吐火罗、焉耆等,皆归其节制。南庭与唐保持和好关系。北庭恃势众与唐为敌。唐太宗扶持阿史那贺鲁,于二十三年(649),命为瑶池都督府都督,授左骁卫大将军。永徽二年(651),贺鲁自号沙钵罗可汗,建牙于双河及千泉,统咄陆、弩失毕十姓,成为西突厥汗国统治者。并于同年起兵反唐。显庆二年(657),遭苏定方、阿史那弥射所率唐军夹击,贺鲁父子兵败被擒,西突厥汗国亡。唐以五咄陆部旧地,置昆陵都护府,任命阿史那弥射为兴昔亡可汗,兼昆陵都护;于五弩失毕部旧地,置濛池都护府,任命阿史那步真为继往绝可汗,兼濛池都护。

附:西突厥可汗世系

猜你喜欢

  • 陶格

    见“咪曼”(1646页)。

  • 契丹后族姓氏。契丹遥辇氏联盟时期与遥辇八部通婚的审密部乙室己、拔里二族,在辽朝建立后,因阿保机敬慕汉高祖刘邦,以国姓耶律氏兼姓刘氏,后族的此二族比萧相国,遂以萧为氏。与契丹皇室通婚的其他部族,依此原由

  • 山都木客

    中国古代族名。又称“山都”或“木客”。汉代已见于史书,分布于闽、粤、赣三省交界地区,隐居深山密林间,树居或室居。身矮小、肤色黑。善劳动,尤精于木工。会自制乐器,能歌善舞;有语言与独自的婚丧习俗。据史籍

  • 索康

    藏语音译。西藏前藏贵族家族之一。自称为四世达赖喇嘛后裔。家族成员身致通显者有:索康古阴喀夏喀,康熙五十三年(1714)在与不丹作战中任指挥官;索康乃在雍正五年(1727)任江孜宗本;索康巴在乾隆三十三

  • 川藏

    明代藏区古地名。在今青海贵德南境。其地居民为藏族之※川藏部落。有明一代其部首领曾多次修复驿站,协助中央政府派往西藏的使节过境。

  • 谋粘路军民总管府

    元明傣族土司。《元史·地理志》载有该路,但无注释。《泰定帝本纪》泰定二年(1325)有七月诏谕谋粘路记载。《明史·地理志》:“孟定府东南有谋粘路,元泰定三年置”。《读史方舆纪要》:其地在孟定府东南。地

  • 窝集后卫

    见“兀者后卫”(1111页)。

  • 太上

    南燕慕容超年号。405—410年,凡6年。

  • 李天俞

    ?—1664明末清初土族官员。青海民和(一说西宁)人。东府第八世土司李化龙之侄。明末任副总兵。崇祯十六年(1643)冬,李自成起义军贺锦部攻占甘凉及土司衙门东山城(今青海民和),只身逃西宁。次年春,义

  • 乘象国

    见“滇越”(240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