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民族起源>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

书名。宋司马光(1019—1086)撰。294卷, 《目录》、 《考异》各30卷。治平三年(1066)始撰,元丰七年(1084)成书,共历时19年。光,陕州夏县(今属山西)人,字君实,号迁叟,世称涑水先生。宝元进士。历官天章阁待制,翰林学士,端明殿、资政殿学士。尚书左仆射。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学识渊博,尤长于治史。尝有志撰写通史,初以《通志》8卷进呈,起战国至秦二世,英宗嘉纳之,诏置书局于崇文院,命续修。光受命,奏调刘邠、刘恕,范祖禹入局。刘邠协修两汉史部分,刘邠协修魏晋南北朝及五代十国史部分,范祖禹协修唐史。书成,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赐名《资治通鉴》。是书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下迄周世宗显德六年(959),记1362年史事,按年编次,据史事发生始末,分层次先后,加以胪述,于三国、两晋、南北朝、五代十国头绪纷繁之史事,则以时间先后为序,年经国纬,条理分明。取材范围极广,除17史外,征引杂史凡322家,其余谱牒、家传、行状、笔记、小说,无不刻意搜求,“左右采获,错综铨次”,于唐五代史事尤然。撰写程序,先由刘、范等人标出事目,排比史料,以年月日为“丛目”,继就史事异同详略,考订整理,以成长篇,最后由光总纂,删为定稿。如范祖禹所写《唐纪》600卷,经光删定为80卷。率皆删繁就简,言必有据,文字精练,自成一家之言。成为中国史学史上第一部与纪传体有别的编年体通史和“博而得其要,简而周于事”的史学名著。由于对史料有所斟酌取舍,于各种记载中分歧较大的史事仅择其证据分明、情理近实者修入正文,因撰《考异》以说明其故。又以“臣光曰”的形式附史论于有关记载之后。原有元祐七年(1092)初刻本,已不可见。南宗绍兴二年(1132),有余姚重刻本,外间流传亦多残缺。北京图书馆藏有294卷的足本。通行有中华书局出版的校点本。

猜你喜欢

  • 那兀江

    元代河名。又译那江、纳兀河、纳浯河、恼河、猱河。即今嫩江。世祖至元二十四年(1287),叛王乃颜、合丹据有其地。同年和次年,元军连败叛军于此。

  • 布尔哈卫

    见“布儿哈卫”(469页)。

  • 左射军

    见“三讨军”(48页)。

  • 仁蚌巴敦悦多吉

    明代卫藏中部地方封建领主。藏族。仁蚌宗宗本(地方行政官员名)南喀坚赞四世孙,衮桑巴之子。继任日喀则首领后,继续奉行支持藏传佛教噶玛派打击格鲁派(黄教)的政策。成化十六年(1480),因格鲁派拒绝噶玛派

  • 斯引乌埿

    晋代鲜卑斯引部首领。见“斯引”(2167页)。

  • 恩克那力纠哈汗

    产房。鄂伦春语音译。亦简称“纠哈汗”、“纠哈汉”,又称“雅塔安嘎”。流行于今内蒙古和黑龙江省鄂伦春族地区。旧时鄂伦春人禁止孕妇在“仙人柱”内分娩,临产前在其东南面另搭一临时产房给孕妇住。一般距自家“仙

  • 昭梿

    1776—1829清朝宗室。满族,爱新觉罗氏。太祖※努尔哈赤次子礼亲王※代善后裔,礼恭亲王永恩长子。好学,善诗文,尤悉国故。自号汲修主人,又号檀樽主人。嘉庆七年(1802),封不入八分辅国公,授散秩大

  • 格哆族

    西域古族名。参见“仲云” (799页)。

  • 粤西琐记

    书名。广西风物杂记。1卷。清沈日霖(江苏吴江人,汉族)撰。为嘉庆二十四年(1819)作者为学使督学广西时所作。内容涉及广西气候、物产、矿产、山川、岩洞、僻姓、迷信、寨老、乡约、语言、俗字、壮锦、壮布等

  • 墨特勤

    唐代后突厥汗国贵族。又作默特勤。名逾输。阿史那氏。※默啜之子。开元四年(716),兄※移涅可汗继位后,受封为右贤王。同年,因骨咄禄子阙特勤攻杀移涅可汗,出兵攻阙特勤,兵败投唐。六年(718),唐谋大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