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民族起源>赫图阿拉

赫图阿拉

地名。一作黑图阿拉,黑秃阿喇,皆满语音译,意为“横岗”(一作“横甸”)。俗称老城。清太祖努尔哈赤于明万历三十一年(1603)修筑,故址即今辽宁新宾满族自治县西老城(在苏子河与二道河子会合处左岸)。汉魏时,为玄菟郡地,晋至唐初属高句骊,后转归唐安东都护府及渤海国,辽金元3朝皆为女真人分布区,明中叶后成为建州女真的根据地。努尔哈赤统一女真诸部后,从虎拦哈达(即旧老城)迁此筑城居之。后又“环城之外,更筑大城”。城依山筑,垒土为郭,三面临水,一面靠山。内城周5里,外城周9里。城高7尺,以土石或用木横筑之。城上环置射箭穴窦,状若女墙。内城居其亲戚,外城居其精悍卒伍。万历四十四年(1616),努尔哈赤在此建国称汗,国号金(史称后金),建元天命。四十六年,攻取抚顺后,自此迁出,先后以界番、萨尔浒、抚顺、辽阳、沈阳为都城。后金天聪八年(1634),清太宗皇太极下旨尊称为“兴京”。清光绪三年(1877),兴京厅治移于其北3里之新宾堡(今县治所在)后,城遂废。现外城与内城城墙还残存一部分,城内主要遗址有尊号台址、望楼址、城隍庙址和八旗衙门址等多处。尊号台亦称金銮殿,是努尔哈赤创建后金国时自称“复育列国英明皇帝”登台受贺的地方。其西10里处,有清肇、兴、景、显四祖陵墓,称“永陵”。

猜你喜欢

  • 慕容复

    唐代吐谷浑王族。慕容氏。原任朔方节度副使、左金吾卫大将军。德宗贞元十四年(798),受唐封为长乐州都督、青海国王,袭乌地野拔勤豆可汗号。其死后,停袭。吐谷浑自晋永嘉时有国,至唐龙朔三年(663),吐蕃

  • 智华嘉措

    1647—1713清代青海地区高僧。又名阿旺罗桑扎喜。藏族。出生于巴云滩年措官人家。系拉摩德庆寺第一任堪布。10岁从舅父受居士戒,12岁出家受沙弥戒,18岁赴西藏,由达赖喇嘛授近圆戒,后返乡。25岁再

  • 西平郡王

    封爵名。唐贞观九年(635),吐谷浑为唐将李靖所败,国都伏俟城(今青海铁卜卡古城)陷,降唐,太宗封吐谷浑王慕容顺为西平郡王。

  • 邮长

    元代管理急递铺的胥吏。元英宗至治三年(1323),为加强对文书递送和急递铺的管理,制定每10铺设邮长,于州县籍记司吏内差充,专督其事,1年轮换1次。其职责是:往来巡视所管铺分,修治亭舍,供应什物,附写

  • 朝顺军司

    西夏监军司名。全称右厢朝顺监军司。夏景宗李元昊建国时建,为西夏初期十二监军司之一。驻地在仁多泉城(今青海门源县),备青海西蕃。一说驻地在兴州(今宁夏银川市)西北克夷门或凉州(今甘肃武威市)北。

  • 撒尼

    见“撒尼泼”(2492页)。

  • 北地郡

    古地名。秦昭王三十五年(前272)灭义渠戎国后置,辖泾河上游、马莲河、清水河等广大地区,西北以黄河为界。汉元鼎三年(前114)分置安定郡,将泾河上游、清水河划出。原为戎狄居地,秦时有义渠、朐衍诸戎,郡

  • 玛木特·额敏

    ?—1597托钵僧。又称伊禅卡兰。新疆伊斯兰教白山派和卓祖。和卓※玛哈图木·阿杂木长子。原籍中亚撒马尔罕达合比德村人。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左右,继袭父位。相传早年为与弟伊斯哈克·瓦里争夺教派领导

  • 达郭

    僜语音译。解放前西藏察隅地区僜人使用的一种小木锄。选用天然树丫砍削制成。锄作勾状,勾长10余厘米,柄长约40厘米。用以除草和松土,工效极低,且易损坏。

  • 祭家堂

    德昂族个体家庭的祖先崇拜形式。流行于云南保山潞江坝一带。每年小祭两次,若修房建屋则大祭。祭时,备米、饭各7碗,每碗上置铜钱3文,草烟、茶叶各7堆,铁7小块,纸旗14面,鲜花14朵,盐1团,衣服1套,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