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民族起源>赶秋

赶秋

①苗族节日。每年夏历立秋日举行,延续二三天。相传,古时有一苗族青年巴贵达惹,为寻找心爱的姑娘七娘,设制了一种可以同时乘坐8个人的风车式秋千。在秋千上男女青年对唱苗歌。最后终于通过对唱找到了七娘,结为伉俪,后遂相沿成节日,以便青年男女进行择配佳偶的社交活动。节日期间,有打秋千、跳木鼓舞、唱歌等,届时亦进行集市贸易。此节日流行于湘西、鄂西南、川东南、黔东等苗族地区。 ②布依族青年男女社交活动。亦称赶秋坡或赶秋桥。流行于今贵州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和长顺县。每年农历立秋日举行,延续3天。届时,青年男女身着节日盛装,云集到这一带许多著名的大桥上,如紫云的普卡桥、聂补陇桥,长顺的营盘大桥、消冲桥等,成群结队在大桥附近坡地上对歌、娱乐、谈情说爱。大桥附近同时又是万人集聚的物资交流场地。

猜你喜欢

  • 太皇山

    见“从太山”(321页)。

  • 马架子房。赫哲语音译。流行于今黑龙江省三江平原赫哲族地区。马架子房本为汉族旧时的一种简陋住屋。分布松花江中游的赫哲人在300年前已有居屋,但黑龙江下游和乌苏里江流域的赫哲人至19世纪末,才较普遍地住马

  • 咸雍

    辽道宗孝文皇帝耶律洪基年号。1065—1074年,凡10年。

  • 地勤察

    隋时突厥汗族。※沙钵略可汗从弟。以官为号(“地勤”即“特勤” [tegin]之异译,“察”音刹(sed),即“设”之异译)。别统部落,居异地。开皇(581—600)初,隋文帝杨坚纳长孙晟对突厥的“离强

  • 丘浮尤鞮单于

    ?—57东汉时南匈奴单于。挛鞮氏(又作虚连题氏)。名莫。※䤈落尸逐鞮单于弟。原任南匈奴左贤王。东汉光武帝建武二十五年(公元49年),将兵万余大破北匈奴单于弟奥鞬左贤王,生擒之,又破北单于

  • 番社管事

    清代台湾高山族地区的“番租”代办人。由高山族村社头人雇佣汉人经理,在村社设有办事处,代“番社”向佃户摧收社租,缴“番饷”、办差役及与地方官府文件来往等事宜。多有侵占“番租”行为。

  • 续纂蒙古回部王公表传

    见“钦定续纂外藩蒙古回部王公表传”(1671页)。

  • 吴自华

    清同治年间苗族教育家。湖南凤凰厅得胜营人。同治年间(1862—1874)自贵州镇远返故里,自筹经费,创办三潭书院,聘用有影响的苗族人任教,培养苗族青年。其子吴幼侠受其教诲,于宣统二年(1910)赴长沙

  • 柳条边

    清代东北封禁地区界线。俗称柳条边、条子边、柳墙等。满族贵族夺得全国政权后,把盛京、吉林辖境部分地区视为“祖宗肇兴”之地。为保护“龙兴重地”,以固“根本”,严禁关内汉族等居民进入打猎、耕垦、采挖人参。同

  • 乌什哈达

    ?—1798清朝将领。满洲正黄旗人。姓伊尔根觉罗氏。居吉林。乾隆十九年(1754),由闲散授前锋。三十一年(1766),以前锋校从征缅甸,因功赐号法福哩巴图鲁。三十五年(1770),随征金川。三十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