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闲散

闲散

清代旗籍中无职位无职业者之称。清入关前后,八旗内成丁者多有兵差之役。随着人丁繁衍,兵差各有定额限制,于是闲散之称突出。未被考中※披甲者,称※余丁。历年没有机会参加挑甲考试者,称※幼丁。东北幼丁于满语内称之※西丹,国有大役即以役之,称为西丹兵,平时则称闲散西丹。余丁与西丹等,即构成众多闲散的主要来源,也成为满洲统治者筹措八旗生计的重要对象。官兵被革退,老人、残疾者于《丁册》内开除,称之八旗废员、废丁,皆谓闲散。身居爵位有俸而无实职者,不掌图记(印信名)的佐领,各随本旗公署行走,供其使令,皆称闲散世职。闲居、候补的官员与大臣,称为闲散官与闲散大臣。宗室子弟被列于封爵等外者,称※闲散宗室。游牧蒙古各旗王公中,身肩旗职者,或称“札萨克·辅国公某”;不授旗任者,或称“闲散·多罗郡王某”。维吾尔族诸王公中,如吐鲁番旗,称“札萨克·多罗郡王额敏和卓”(约康熙后期—1777);该和卓第三子,初封爵位时并未授之职,称“闲散·一等台吉鄂罗木咱卜”。闲散,身分地位高下悬殊;八旗内长期失业者,其生活之艰难在一般旗人之上。

猜你喜欢

  • 像檐桁

    邓至国末代王。又作檐桁。白水羌人。※像舒治十一世孙。西魏恭帝元年(554),失国奔魏,太师宇文泰遣章武公宇文导率兵送复之。自后无闻。

  • 罗卜藏丹津之乱

    清雍正初年青海和硕特部贵族反清叛乱。一称“癸卯之乱”。康熙五十六年(1717),卫拉特蒙古准噶尔部策妄阿拉布坦遣大策凌敦多布袭杀拉藏汗。清朝政府为“驱准保藏”,于康熙五十九年(1720)春,合青海蒙古

  • 使者校尉

    汉代西域官名。汉武帝太初四年(前101)置。旨在管理轮台(今新疆轮台县东南)、渠犁(今新疆库尔勒西)等地屯田事务,保护过往使者及商旅。为※西域都护之雏形,亦是西汉于西域设官之始。宣帝神爵三年(前59年

  • 温腿

    靰鞡鞋的一种。赫哲语音译。亦作“温得”。其不同于※“温塔”,仅以狍、犴、鹿等兽皮制作,且样式与做法也不同。“温塔”因以整张皮作鞋底和鞋帮,故有皱折;此用多张兽腿皮拼制而成,不仅无皱折,且美观、结实耐穿

  • 丝绸之路

    中国古代王朝与西域诸国经济交流的贸易通路。简称丝路。据史籍载,远在张骞通西域前,中国内地丝绸,即循此通道远销国外。至汉武帝元朔三年(前126),张骞自西域返归后,横贯亚洲的丝绸贸易通道自是进一步发展。

  • 完颜守能

    金朝官员。本名胡剌。女真族。完颜氏。学者※完颜希尹孙,昭武大将军把答子。累官商州刺史。海陵王正隆六年(1161),宋军陷商州,被执。世宗大定五年(1165),宋金议和,释归,诏给旧官之俸。十九年(11

  • 南唐古部

    契丹部族名。辽圣宗时(982—1031)以所辖唐古(※党项)族民户所置,为圣宗34部之一。其部民原为契丹皇族诸宫奴隶,后户口蕃息,时圣宗释免奴隶,置部,取得平民地位。设节度使统领,隶北府。部族军屯住本

  • 睡王

    见“耶律璟”(1304页)。

  • 越喜靺鞨

    即“越喜部”(2191页)。

  • 伊利目单于

    ?—前49汉代匈奴单于。挛鞮氏。本侍从※呼韩邪单于,后逃至匈奴右地,收得两兄残余兵马数千人,于宣帝黄龙元年(前49)自立为伊利目单于。不久即为郅支单于攻杀,部众5万余人为郅支所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