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阿加

阿加

解放前凉山彝族奴隶社会中的被统治阶级和奴隶。彝语“阿图阿加”的简译,意为“主人门里门外之奴”。因方言不同,又译作“瓦加”、“安家”等。由于来源各异,还有的称为“蒙柱”、“次黑”、“麻腰”、“策莫”(即“长毛”,系石达开部太平军,大渡河败散后沦为阿加奴隶者”)。汉称“安家娃子”,“分居奴”。约占总户数的33%。分别被兹目、诺伙、曲诺占有,无人身自由。但富裕者亦可占有本等级中极穷困的阿加。没有婚权和对子女的亲权。子女的半数被主子强行抽去作呷西或陪嫁丫头,剩下的也必须由主子配婚,继续繁衍奴隶。主子有权将其赠送、屠杀或全家出卖。被限定住在主子宅旁,有事外出需得到允许。常年为主子从事田野耕牧、家务劳作,青壮年男子亦为主子作护卫,在征战中卖命。耕种主子给予的小块耕食地,可以开垦少量荒地及租入田地,解决衣食之需。准许积蓄私产,但常在主子需要时被全部没收。无子户其财产归主人。极少数富裕者经主子同意,能用钱财赎身,取得某些自由,再加入曲诺家支,升格为曲诺等级。

猜你喜欢

  • 提炉

    帝王仪仗之一。通常为12对,于帝王出行时,分左右列于仪仗队中,引导前行。清朝为笼络蒙藏高僧,如达赖、班禅、呼图克图等,迎送之时,例由雍和宫喇嘛备办绣龙黄盖、黄轿及黄龙坐褥供其乘坐,并用提炉为仪仗,作先

  • 嘉陵道

    古政区名,相当于县。氐族聚居区。西汉置,属武都郡(治今甘肃西和县南)。为※十三氐道之一。治所在今甘肃西和县西,临近西汉水,一说在今陕西略阳东北。东汉废。

  • 存诚道人

    即“杨黼”(968页)。

  • 瓯里本群牧所

    见“诸抹”(1951页)。

  • 雅卡皮罗

    哈尼语音译。意为“祭祀谷神”。云南西双版纳哈尼族一种万物有灵崇拜。每年五月的某日,由村寨宗教头人“最玛”率领群众到河边祭龙(谷神),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祭毕,由“最玛”带头播种,其后各户才能进行播

  • 白山靺鞨

    即“白山部”(597页)。

  • 色里克

    维吾尔语音译,意为“摊派”。清代新疆陋规之一。旧制:各地驻扎大臣衙门服食日用所需,皆由阿奇木伯克供应,而阿奇木伯克及其随从除每月按定额向所属人民收取“克列克里克”(意谓“需用”)钱之外,又恣意苛敛,从

  • 刘三妹歌仙传

    壮族传说历史人物传记。一篇。明末清初张尔翮撰。作者在康熙二年(1663)清明节游浔州(今广西桂平)西山时,访仙女寨杨氏老人(时年80余)后而作。内容记述刘三妹(亦名刘三姐)的祖籍、身世及讴歌故事。为研

  • 弗山卫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正统(1436—1449)后设。《满洲源流考》将此卫与永乐四年(1406)八月所设福山卫同作斐森卫

  • 古北口至内蒙古驿道

    清代内蒙古五路驿站之一。康熙三十二年(1693),由内阁学士安布禄和侍读学士席密图两人负责建立。该驿道从北京出发,经顺义、密云等县到古北口,然后从古北口经过昭乌达、锡林郭勒两盟9旗到达终点站。9旗即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