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史那皇后
北周皇后。阿史那氏。突厥※木杆可汗俟斤之女,北周武帝※宇文邕皇后。北周天和三年(568),被周使迎归,史称其“有姿貌,善容止”,深受武帝敬宠。是后,突厥与北周和好关系日趋发展。木杆可汗一改在中原地区对北齐与北周等距相待的方针,而奉行厚周薄齐政策,与北周联合,终于建德六年(577)亡齐国。宣政元年(578),宣帝即位后,被尊为皇太后。大象元年(579),改为天元皇太后,次年,又先后尊为天元上皇太后、太皇太后。隋开皇二年(582)卒,终年三十二岁,附葬于孝陵。
北周皇后。阿史那氏。突厥※木杆可汗俟斤之女,北周武帝※宇文邕皇后。北周天和三年(568),被周使迎归,史称其“有姿貌,善容止”,深受武帝敬宠。是后,突厥与北周和好关系日趋发展。木杆可汗一改在中原地区对北齐与北周等距相待的方针,而奉行厚周薄齐政策,与北周联合,终于建德六年(577)亡齐国。宣政元年(578),宣帝即位后,被尊为皇太后。大象元年(579),改为天元皇太后,次年,又先后尊为天元上皇太后、太皇太后。隋开皇二年(582)卒,终年三十二岁,附葬于孝陵。
参见“书库尔岱青”(422页)。
见“兀勒阿卫”(111页)。
即“许兀慎”(921页)。
①藏语音译。西藏贵族家族之一。始于十世达赖喇嘛之父罗布桑年扎被封为一等台吉时。清道光四年(1824),其子格桑彭措袭爵,同年,获得原属布塘家族的宇妥庄园,宅第位于拉萨宇妥桥附近。后家族成员多有任僧俗官
元末明初曲家、书法家。回回人。先世西域人。赛典赤·瞻思丁后裔,江浙行省平章政事乌马儿之子。幼年从回回书法家巙巙学书,笔法工妙,深得其师嘉许。曾授常熟判官,与张宪、丁鹤年等人友善。元末张士诚踞吴时,于其
1824—1903清代甘肃拉卜楞寺第四十八任堪布。藏族。生于杂义唵奇地方。道光九年(1829),迎入拉卜楞寺坐床。次年从嘉木样受沙弥戒。十二年(1832),参加传法道场。二十一年(1841)赴西藏,适
石刻名。为哀悼辽道宗皇后萧观音的石刻。有汉字和契丹小字刻的各一合,刻于乾统元年(1101)。1930年出土于今内蒙古巴林右旗白塔子乡瓦林茫哈地方的辽庆陵的西陵即永福陵中,现存沈阳市辽宁省博物馆。汉文合
藏语音译。又作群则。意为“作佛事者”。多为贵族僧侣,是靠向寺院及大堪布等发放布施而取得寺内免差特权者,分错钦(主佛殿)、扎仓及康村三个等级,依布施多少而定。
1586—1648清初将领。满族。完颜氏。世居兆佳(今辽宁省新宾满族自治县下营子赵家村附近)。初隶镶黄旗满洲。后金天命四年(1619),从太祖努尔哈赤破明铁岭城,积功晋三等轻车都尉。太宗皇太极即位,列
部分壮族自称。亦作“沙人”。主要分布在云南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境内。有居“干栏”,击铜鼓,崇信鸡卜,妇女穿紧身上衣,下身著百褶长裙之俗。操壮语北部方言。有黑沙人(衣饰尚黑)、白沙人(衣饰尚白)之分。明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