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阿拉善额鲁特

阿拉善额鲁特

蒙古旧部名。因在河套之西,又称西套额鲁特或西套厄鲁特。一说阿拉善即阿拉山,亦即贺兰山。为清代阿拉善额鲁特旗札萨克和硕亲王游牧地。辖境东至贺兰山,与宁夏府接壤;南与凉州府、甘州府为邻;西至古尔鼐,与额济纳土尔扈特旗相接;北越戈壁,和喀尔喀蒙古札萨克图汗部毗连。其众主要系和硕特拜巴噶斯、固始汗(顾实汗)后裔部属,另有少数准噶尔部楚琥尔乌巴什属下,故也称阿拉善和硕特。康熙二十五年(1688),固始汗之孙和罗理上书请求牧地,清廷命于宁夏、甘州边外(即今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左、右旗和磴口县境)游牧。二十八年(1689),拜巴噶斯之曾孙罗卜藏衮布阿拉布坦死,其部众自玉门西布隆吉尔东入阿拉善境游牧。三十六年(1697),清廷将和罗理、阿拉布坦等部众合编为1旗8佐领,定名阿拉善和硕特额鲁特旗,以和罗理为札萨克,总理旗务。不设盟,直隶理藩院。雍正二年(1724),和罗理子额驸阿宝以功晋多罗郡王。乾隆三十一年(1765),孙罗卜藏多尔济晋和硕亲王。今内蒙古自治区设有阿拉善盟,统辖阿拉善左、右旗以及额济纳旗。

猜你喜欢

  • 殖边学堂

    清朝蒙古王公在北京设立的民族学校。宣统元年(1909)一月九日,由在京蒙古王公发起创办,以培养蒙藏专门人才,设蒙古、卫藏两科,吸收蒙藏青年入学,学制3年。民国元年(1912),与满蒙学堂合并,改名筹边

  • 札鲁忽赤

    蒙元时期蒙古官名。又译“札鲁花赤”,“札鲁火赤”,“札儿忽赤”。蒙古语音译,《元朝秘史》释为“断事官”,其长曰“也可札鲁忽赤”,意为“大断事官”。1206年蒙古建国后始置,掌财赋,治政刑,主分封,会决

  • 浩齐特左翼旗

    清内蒙古诸旗之一。在今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境内。牧地滨大小吉里河(今吉林河),东与北界乌珠穆沁旗,西界浩齐特右翼旗,南界克什克腾旗。元属上都路,明为成吉思汗后裔住地,至库登汗,始号所部曰浩齐特。再传

  • 但皆利

    见“旦利皆部”(551页)。

  • 汙里轸

    见“耶律觌烈”(1321页)。

  • 乌孙

    西域古国名。王治赤谷城(今新疆阿克苏河上游前苏联境内伊什提克一带)。其民原活动于敦煌、祁连间,后被大月氏所破,部众附属匈奴。汉文帝后三年(前161)左右,乌孙挟匈奴之力率族西迁塞人故地(今伊犁河流域一

  • 都儿鲁斤

    蒙古语音译,又作迭儿列斤、迭儿勒斤、迭儿列勤,意为“一般的”。蒙古的一支,故亦称“迭儿列斤蒙古”。同尼鲁温蒙古同源出于额儿古涅昆捏古思、乞颜两始祖。主要包括兀良哈、弘吉剌及其分支许兀慎、逊都思、伯岳吾

  • 达什

    ①(?—1752)卫拉特蒙古杜尔伯特部台吉。绰罗斯氏。清札萨克亲王※车凌乌巴什兄,辉特台吉阿睦尔撒纳岳父。初隶准噶尔,统领一昂吉。乾隆十五年(1750),因准噶尔部内争中支持喇嘛达尔扎,为达瓦齐、阿睦

  • 八普

    即“巴补”(404页)。

  • 宋王

    ①辽封爵。保宁元年(969)四月,原获罪被囚的赵王耶律喜隐,以改元遇赦,复爵,改封;清宁九年(1063),耶律仁先以击破耶律重元谋逆功,进封。 ②金封爵,大国一字王号。太宗长子完颜宗磐(本名蒲鲁虎,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