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速江
见“乌苏里江”(341页)。
见“乌苏里江”(341页)。
五代后唐时南诏大长和国肃文太上皇帝郑仁旻年号。约在926年。仅1年。
见“潢河”(2464页)。
地名。在今河南浚县西南淇门,淇县东南。东汉建安九年(204),曹操于淇水入黄河之口,用大枋木筑堰,遏淇水东北入白沟,以通水运,时人称为枋头,又称枋堰,后成为地名。历东晋、南北朝为军事重地。东晋咸和八年
见“和硕特北右末旗”(1452页)。
1678—1735清朝皇帝。满族,爱新觉罗氏。原名允祯。康熙帝※玄烨第四子。1722—1735年在位。年号雍正。康熙三十五年(1696),从帝征噶尔丹,统率正红旗大营。三十七年,封贝勒,四十八年,进封
参见“英义建功毗伽可汗”(1339页)。
解放前我国云南省怒江地区的傈僳、怒、独龙等民族一种古老的渡河交通工具。上述民族地处高山峡谷,境内河流湍急,过去人们渡河大多以竹篾编成粗索,固定在河流两岸的山坡上,一端高一端低,通常两根并排,相距不远,
吐蕃城名。故址在今青海西宁市。唐为鄯城。肃宗上元间(760—761),没于吐蕃,号青唐城。公元11世纪初,河湟吐蕃首领唃厮啰建政青唐,成为今甘、青地区藏族先人的政治、军事、文化、宗教中心。唃厮啰及其继
藏传佛教教派之一。藏语“宁玛”意为“旧”或“古”,意即“旧派”,指其传入西藏最早、历史最久,并一直保持古老的宗派传承。因其僧人衣帽尚红,又俗称“红教”。该派主要教法是密教,从赤松德赞赞普(755—79
见“库页岛”(110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