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马明心

马明心

1719—1781

中国伊斯兰教哲赫林耶派创始人。亦作马明清或马明新,字复生,名真卫。经名伊卜拉欣,道号“维尕耶·屯拉海”(意为“维护主道的人”)。回族。祖籍甘肃阶州(今武都县),后迁金县(今榆中县)马坡三伏庄。以务农为业。康熙(1662—1722)初年,其父求学迁河州(今临夏县),择居大西关,遂家焉。幼孤,为叔父所抚养。六岁随叔父在西关清真寺攻读伊斯兰教经典及阿拉伯文,刻苦努力,成绩优良。雍正六年(1728),随叔父赴麦加朝觐,途经也门,与叔父失散。被当地沙孜林耶道堂收为门徒,习经修道,并由教长资助朝觐“天房”。乾隆九年(1744),经中亚布哈拉、新疆等地区返回青海循化。时年26岁。积极传布沙孜林耶主张,并吸收一些苏非派的教义,创立哲赫林耶派。主张:在吟主赞圣时要高声朗诵赞词,故被称为“高念派”或“高赞派”,简化宗教仪式,改“主麻”(聚礼)日的16拜为10拜;强调“海的耶”(即“布施”之意)要用于周济穷人,阿訇不能独受私用;教权传递应传贤不传子。得到广大下层回民拥护,被老教(“阁的木”)斥为“异端”,故被称为“新教”。发展迅速,从青海循化,直到甘肃河州(今临夏)、定西、榆中等地,都有其广泛影响。后被循化花寺首领马国宝,以“邪教”告发,被迫迁居河州、榆中等地,继定居定西县官川马家堡。后甘肃、宁夏、青海及云南、山东、河北等地穆斯林纷纷前来学经论道,该地遂成为哲赫林耶派传教基地,故该派又称“官川门宦”。教众又尊称其为“官川阿齐孜”(尊贵之意)、“官川太爷”、“官川老人家”等。乾隆四十六年(1781),因其门生苏四十三揭起反清义旗,遂被捕,拒诱降,于兰州被害。后人将其言论整理编成《马明心遗言录》传世。并尊其为“束海达依”(意为“为主道牺牲的人”)。

猜你喜欢

  • 堂匪总录

    书名。近代广西农民革命纪事。12卷。清苏凤文撰。内容记述广西“天地会”(民间反清会党)所属各支农民运动状况。为研究近代广西农民及壮族农民革命史的重要参考文献。有光绪十五年(1889)刻本、光绪十六年《

  • 那牙勤

    蒙古尼伦诸部之一。又作那也勤、那亦勤。与成吉思汗所出孛儿只斤氏同源,皆出自孛端察儿(成吉思汗十世祖)。《元朝秘史》记载为那牙吉歹之后裔(《史集》作札黑速之后裔),相传其好装扮官人,故名(蒙古语意为“官

  • 余庆县

    县名。位于贵州省东南部,为少数民族杂居区。西晋初,分汉代且兰地置万寿县,为牂牁郡治所在地。隋以其县地扩大置牂牁县,为牂州郡治。唐划牂牁县沿江(今乌江)南岸地置建安县,仍为牂州治。乾符三年(876),以

  • 宇文神举

    532—579北周大臣。其先为匈奴苗裔,后称鲜卑宇文氏。宇文泰族子。高祖普陵(一作晋陵)、曾祖求男、祖金殿、父显和,皆世代仕魏并显达。神举幼孤,及长,仪貌魁梧,志略英赡。宇文毓(557—560年在位)

  • 度戒

    旧时瑶族一种宗教仪式。类似古代汉族地区的成丁礼。凡年满十五六岁的男孩,就得为他们举行这种仪式,由“师公”主持。传说古时参加受戒者,要进行多种危险和痛苦的考验,近代以来只须“跳云台”,即“师公”作法后,

  • 归真总义

    书名。明末清初回族经师※张中(约1584—1670)撰。亦名《以麻呢解》,又名《以麻呢穆直默勒启蒙浅说》。本书是根据印度伊斯兰学者阿世格在南京所讲“以麻尼”(或译为“以玛尼”),又将自己之见闻与之互相

  • 周书

    纪传体断代史书。隋唐之际令狐德棻(583—666)等撰。50卷。德棻为宜州华原(今陕西耀县东南)人。关陇贵族,北周大将军令狐整孙。随李渊建唐,官至礼部侍郎、国子监祭酒,弘文馆、崇贤馆学士。颇有文名,曾

  • 孝静成皇后

    1812—1855清宣宗旻宁之妃。蒙古族。博尔济吉特氏。刑部员外郎花良阿女。初为静贵人,后册封为静皇贵妃。孝全皇后卒,文宗年方10岁,妃抚育有恩。及文宗即位,尊为康慈皇贵太妃。居寿康宫。咸丰五年(18

  • 平定两金川告成太学碑

    碑铭。乾隆四十一年(1776)清高宗弘历撰文。碑存北京孔庙。碑文记载平定大金川(另有乾隆十四年告太学碑)后,莎罗奔侄索诺木袭土司职,侵扰邻近土司,又联合小金川僧格桑,与各土司构兵,抗拒地方官。清军再次

  • 劝礼成

    即“劝利晟”(39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