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昌王世勋碑
元代碑刻。亦称“亦都护高昌王世勋碑”。虞集(1272—1348)撰文。集字伯生,世称邵庵先生,崇仁(今江西崇仁)人。曾任秘书少监、翰林直学士兼国子祭酒、奎章阁侍书学士等。文宗至顺二年(1331)奉诏撰文立此碑。碑文收入《道园学古录》、《元文类》等。1933年在甘肃武威北30里石碑沟发现原碑,正面汉文,背面回鹘文。碑文叙述回鹘人起源、西迁之史事较其他史料详尽,而对元代亦都护(国主名,意“幸福之主”)高昌王帖木儿补化先祖及其后裔事迹的记载也有独到之处,是研究回鹘史或高昌史的珍贵资料。
元代碑刻。亦称“亦都护高昌王世勋碑”。虞集(1272—1348)撰文。集字伯生,世称邵庵先生,崇仁(今江西崇仁)人。曾任秘书少监、翰林直学士兼国子祭酒、奎章阁侍书学士等。文宗至顺二年(1331)奉诏撰文立此碑。碑文收入《道园学古录》、《元文类》等。1933年在甘肃武威北30里石碑沟发现原碑,正面汉文,背面回鹘文。碑文叙述回鹘人起源、西迁之史事较其他史料详尽,而对元代亦都护(国主名,意“幸福之主”)高昌王帖木儿补化先祖及其后裔事迹的记载也有独到之处,是研究回鹘史或高昌史的珍贵资料。
西晋时期蜀境流民军李特制定的整顿军纪、改革吏治、赈济民众等方面的措施。俗称李特约法三章。永宁元年(301),流民军平定益州刺史赵廞之乱后,为严明纪律,整顿军队,进一步击败昏腐贪残的益州刺史罗尚集团,流
唐代设置于陇右地区的军政机构。高祖武德七年(624),以凉州总管府改置,督凉、肃、甘、肃、瓜、沙、伊、芳、文8州。太宗贞观元年(627),废为神乌县。高宗总章元年(668)复置。咸亨元年(670),升
即“蒙古”(2323页)。
清军平定大小和卓之乱的一次战役。乾隆二十三年(1758)十二月,定边右副将军富德闻定边将军兆惠于喀喇乌苏被布拉呢敦(大和卓)、霍集占(小和卓)叛军围困,率军自乌鲁木齐挺进南疆。至巴尔楚克,与参赞大臣舒
辽、金时女真诸部族之一。居住于蝉春水(一说在今张广才岭附近)流域,部人以部名为姓氏。世祖劾里钵时(1074—1092年在位),该部富者郭,畏温都部人乌春之强,曾请劾里钵
1632—1660清初将领。满族,爱新觉罗氏。郑亲王※济尔哈朗次子。顺治八年(1651),封多罗简郡王,兄富尔敦卒后封世子。九年,参与议政。十一年(1654)底,授定远大将军,同贝子务达海、都统噶达浑
唐代嶲州东蛮两林部首领。见“苴那时”(1333页)。
宋代云南大理国国王段正明年号。起止不详。
金封爵,次国一字王号。正隆六年(1161),世宗在辽阳即位,完颜爽弃安武军节度使奔中都迎驾,以不附海陵王故,封温王。大定二十九年(1189)章宗即位,封弟完颜玠为温王。
地方志书。宋范成大(1126—1193)撰。字致能,吴郡吴县即今江苏苏州市吴县人。原书3卷,今存1卷。作者曾任静江府(治今广西桂林市)知府,广南西路(今广西)安抚使2年,对当地风土人情比较熟悉。该书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