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明清
宋代云南大理国(后理国)大臣。白族。大理人。※高泰明第四子。受封为定远将军。初被父派往统矢府(今姚安)镇守。宋徽宗大观四年(1110)前后,滇东三37部不断起兵反抗高氏和段氏统治,父率兵讨平之,遂被派往鄯阐(今昆明),戒备37部。宋高宗绍兴六年(1136;一作十七年,1147;或作宋徽宗宣和元年,1119),37部起兵,攻占鄯阐,被杀(一作力战却之)。诸书及碑刻载其事迹多有出入。
宋代云南大理国(后理国)大臣。白族。大理人。※高泰明第四子。受封为定远将军。初被父派往统矢府(今姚安)镇守。宋徽宗大观四年(1110)前后,滇东三37部不断起兵反抗高氏和段氏统治,父率兵讨平之,遂被派往鄯阐(今昆明),戒备37部。宋高宗绍兴六年(1136;一作十七年,1147;或作宋徽宗宣和元年,1119),37部起兵,攻占鄯阐,被杀(一作力战却之)。诸书及碑刻载其事迹多有出入。
书名。壮语南部方言考证及壮族土俗书译注。1册。近人闻宥(生前为中央民族学院教授,汉族)撰。内容考证前清镇安府、太平府属诸土州县司(今广西左、右江地区)壮族的语言及壮族民间常用的“土俗书”共107个单字
西夏官署名。西夏语音“尼卒埿讹”。属中等司。主事者不定员。
1826—1860清公主。满族。爱新觉罗氏。宣宗※旻宁第四女。孝全成皇后生。道光二十一年(1841)十月,下嫁蒙古奈曼部台吉德穆楚札克布,其夫为额驸,袭札萨克郡王,历官御前大臣、都统。咸丰十年(186
明代云南定边县土官。傣族。定边县丞阿鲁嫡孙。祖父年迈告退,因其父阿吾不通汉语,由其赴京进贡告替。洪武二十九年(1396),从其请,袭楚雄州定边县县丞。永乐元年(1403),进言:僰种(傣族)赋性温良,
台湾高山族的一支。居于台湾岛东南的兰屿岛上,当地人称红头屿,距台东四十多海里。人口只有2464人(1975年)。村落由若干父系世系群组成。子女婚后多分居,故大多为小家庭。岛上多为山岳,平原绝少,农业以
鲜卑族一支。源出东胡。以部为氏。原居漠北,后与乞伏氏、斯引氏、叱卢氏同出阴山南徙。晋代,与乞伏氏相随,先后居于高平川(今宁夏境内黄河支流清水河)、苑川(治今甘肃榆中县大营川地区)等地。约东晋初,乞伏述
清代八旗内司炮之兵。①内火器营炮甲:康熙三十年(1691),于京城设※火器营,从八旗满洲、蒙古各佐领内选取炮甲一名,约880余兵。初定每年演炮8个月,每月6次。乾隆(1736—1795)间规定,每年秋
布依族妇女旧时占卜术。流行于贵州布依族民间。其法:每年七月十五日夜,布依族姑娘们各带一只碗,内装菜油及灯芯,成群结队到河边溪旁,点燃灯芯,把油灯放入河中,任其随水飘流,各自看准自己的花灯流逝的方向,如
?—1659喀尔喀蒙古札萨克图汗部首领之一。博尔济吉特氏。※达延汗巴图蒙克后裔,硕垒乌巴什子。为喀尔喀8札萨克之一,属右翼。顺治四年(1647),土谢图汗衮布、车臣汗硕垒因纳苏尼特叛人腾机思及掠巴林部
契丹习俗。在更迭首领时进行,时积薪为坛,行柴册礼,燔柴告天。有浑子部百人,入夜,以50人轮班当直,四鼓将尽,歌于帐前,号曰“聒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