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弘光帝
【生卒】:1607—1646
【介绍】:
即朱由崧。明神宗孙,福王朱常洵子。崇祯十六年袭封福王。大顺军破京师后,凤阳总督马士英等迎入南京,称监国,旋称帝号弘光。性闇弱,沉于酒色,宠信马士英、阮大铖。清兵逼南京,逃至芜湖,被执,次年死于北京。
【生卒】:1607—1646
【介绍】:
即朱由崧。明神宗孙,福王朱常洵子。崇祯十六年袭封福王。大顺军破京师后,凤阳总督马士英等迎入南京,称监国,旋称帝号弘光。性闇弱,沉于酒色,宠信马士英、阮大铖。清兵逼南京,逃至芜湖,被执,次年死于北京。
【生卒】:?—541【介绍】:南朝梁南兰陵人,字孟孙。萧统长子。初封华容公,位东中郎将、南徐州刺史。统卒,欢应嗣太子位,梁武帝以新有天下,不可以少主主大业,属意萧纲,封欢豫章王,官终江州刺史。卒谥安。
【生卒】:1484—1538【介绍】:明山西绛州人,字时雨。陶琰子。正德九年进士。授行人,以谏武宗南巡被杖,谪国子学正。嘉靖初,官兵部郎中,以争“大礼”被杖,戍榆林。十五年赦还。有《石鼓文正误》。
【生卒】:1264—1327【介绍】:元易州定兴人,字公端,号澹庵。张弘範子。少受学于邓光荐。年十六摄管军万户,未几,拜昭勇大将军,治所统军镇建康。成宗大德初,历浙西肃政廉访使,劾罢郡长吏以下三十余人
【生卒】:546—629【介绍】:南北朝至隋时僧。颍川人,俗姓荀。北周时,入终南山紫盖峰,独栖安禅,与世隔绝。武帝灭佛,法藏初不知,经四年,始得风闻。后至京师,请复佛法,宣帝不允。旋主陟岵寺,复还山。
【生卒】:1436—1515【介绍】:明四川新都人,字元之,号留耕。成化十七年进士。弘治初授行人司正,擢湖广按察佥事,提督学政,考核诸生以德行为先,所识鉴之士多登科第。
恭仁弟,有辞学。贞观中任郓州刺史。
【生卒】:?—254【介绍】:三国蜀巴郡南充人,字伯岐。弱冠为县功曹,有勇名。拜牙门将,平汶山羌及南方夷人有筹划战克之功。除越隽太守,恩威兼施,夷民降附,赐爵关内侯。在郡十五年,邦域安穆。拜荡寇将军。
【介绍】:宋建康府溧水人,字昇之。精通《周礼》。举武进士。授教谕。元兵渡江,负其母避难,元兵欲杀其母,即以身挡之,刃中颈几死,致终身不能仰视。卒年七十八。
【生卒】:1906——1967即爱新觉罗溥仪。道光帝旻宁之曾孙,醇亲王载沣之子。1908年入承为嗣皇帝,生父载沣监国摄政。当年即帝位,次年改元宣统。时各地鼎沸,起义不断。宣统三年(1911),辛亥革命
无锡(今属江苏)人。由进士历官浙江参议。被弹劾盗官库,斥归,家居二十余年。知世宗好长生术,乃厚贿严嵩,自言能炼童男女溲为秋石,服能延年。帝信,遂命为右通政。后累擢至工、礼部尚书。自此,献仙芝、长生药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