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历史人物>孙星衍

孙星衍

【生卒】:1753—1818

【介绍】:

清江苏阳湖人,字伯渊,又字渊如,号季逑。乾隆五十二年一甲第二名进士,授编修,以骂和珅,不留馆,改刑部主事,官至山东督粮道。少工词章,与同乡洪亮吉、黄仲则等齐名。后深究经史文字音训之学,旁及诸子百家,必通其义。曾辑刊《平津馆丛书》、《岱南阁丛书》,另有《尚书今古文注疏》、《芳茂山人集》等。


【生卒】:1753——1818

字渊如。江苏阳湖(今常州)人。乾隆晚期进士。授编修,充三通馆校理。历官刑部郎中、山东兖沂曹济道、按察使、督粮道至布政使,屡督河工。研究经、史、文字、音训诸学,主讲浙江诂经精舍。爱好藏书,长于考证。著有《古文尚书马郑注》十卷,《逸文》二卷,《尚书今古文注疏》三十九卷,《周易集解》十卷,《夏小正传校正》三卷,《明堂考》三卷,《考注春秋别典》十五卷,《尔雅广雅诂训韵编》五卷,《魏三体石经残字考》一卷,《孔子集语》十七卷,《晏子春秋音义》二卷,《史记天官书考证》十卷,《建立伏博士始末》二卷,《寰宇访碑录》十二卷,《金石萃编》二十卷,《续古文苑》二十卷,《诗文集》二十五卷。嘉庆二十三年卒。


【生卒】:1753—1818

【介绍】:

清江苏阳湖人,字伯渊,又字渊如,号季逑。乾隆五十二年一甲第二名进士,授编修,以骂和珅,不留馆,改刑部主事,官至山东督粮道。少工词章,与同乡洪亮吉、黄仲则等齐名。后深究经史文字音训之学,旁及诸子百家,必通其义。曾辑刊《平津馆丛书》、《岱南阁丛书》,另有《尚书今古文注疏》、《芳茂山人集》等。


【生卒】:1753——1818

字渊如。江苏阳湖(今常州)人。乾隆晚期进士。授编修,充三通馆校理。历官刑部郎中、山东兖沂曹济道、按察使、督粮道至布政使,屡督河工。研究经、史、文字、音训诸学,主讲浙江诂经精舍。爱好藏书,长于考证。著有《古文尚书马郑注》十卷,《逸文》二卷,《尚书今古文注疏》三十九卷,《周易集解》十卷,《夏小正传校正》三卷,《明堂考》三卷,《考注春秋别典》十五卷,《尔雅广雅诂训韵编》五卷,《魏三体石经残字考》一卷,《孔子集语》十七卷,《晏子春秋音义》二卷,《史记天官书考证》十卷,《建立伏博士始末》二卷,《寰宇访碑录》十二卷,《金石萃编》二十卷,《续古文苑》二十卷,《诗文集》二十五卷。嘉庆二十三年卒。


【生卒】:1753—1818

【介绍】:

清江苏阳湖人,字伯渊,又字渊如,号季逑。乾隆五十二年一甲第二名进士,授编修,以骂和珅,不留馆,改刑部主事,官至山东督粮道。少工词章,与同乡洪亮吉、黄仲则等齐名。后深究经史文字音训之学,旁及诸子百家,必通其义。曾辑刊《平津馆丛书》、《岱南阁丛书》,另有《尚书今古文注疏》、《芳茂山人集》等。


猜你喜欢

  • 孔总

    【生卒】:?——1190字元会,孔拯弟。大定元年(1161),嗣兄为衍圣公,加方林郎。大定二十年(1180),授曲阜县令。明昌元年死。

  • 杨椿

    【生卒】:455—531【介绍】:北魏恒农华阴人,字延寿,本字仲考。杨播弟。自中散累迁冠军将军、济州刺史。坐事降为宁朔将军、梁州刺史。先后镇压氐、羌起事,入官太仆卿。孝庄帝永安初,进位太保、侍中。尔朱

  • 陆龙成

    丽弟。以功臣子为中散。位至安南将军、青州刺史,爱民恤下,有政声。卒。

  • 陈炼

    【生卒】:1730—1775【介绍】:清福建日安人,流寓江苏华亭峰泖,字在专,号西葊,自称炼玉道人。能诗善书,写古钟鼎文,高古奇雅,章法绝妙。工篆刻,有《超然楼印谱》、《秋水园印谱》、《西葊诗钞》。

  • 李应龙

    【介绍】:元光泽人,字玉林。博学多文,有节操。世祖至元间因荐授白鹿洞书院山长及漳州教授,俱不赴。有《春秋纂例》、《孝经集注》。

  • 张柱

    【介绍】:明山东寿光人。嘉靖二十六年进士。授户部主事,数迁为河南知府。以劾奏伊王不法事被降职。后官至山西右布政使。有《诸史日抄》。

  • 吴应箕

    【生卒】:1594—1645【介绍】:明池州府贵池人,字次尾,号楼山。意气横厉一世。崇祯十一年,与陈贞慧等倡议声讨逆案阮大铖,揭发其再起阴谋。撰《留都防乱公揭》。署名者一百四十余人。福王即位后,大铖得

  • 郜永宽

    【生卒】:?—1863【介绍】:又名云官。清湖北人,咸丰四年入太平军。后隶李秀成,累迁为主将,封纳王。从克丹阳、常州、苏州,攻上海。同治元年,与谭绍光逼上海;又与黄文金围松江,攻上海失利后退苏州,从援

  • 沈汉

    字宗海,吴江(今属江苏)人。正德末进士。授刑科给事中。多建树。嘉靖六年(1527)。因弹劾武定侯郭勋罪当坐李福达狱,除名。家居二十年,卒。隆庆初,赠太常少卿。【介绍】:明苏州府吴江人,字宗海,号水西。

  • 金英

    【介绍】:明司礼太监。宣德七年,以亲信用事,赐免死。正统十四年,理刑部、都察院狱囚,自是六年一审录。景泰元年,犯赃罪,下狱论死,帝令禁锢之,废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