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历史人物>法显

法显

平阳武阳(今山西沁县东南)人。后秦时居长安为僧。自长安游天竺。历时十三年又四个月。足迹达今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等地。学梵书、梵语,抄写经文。东晋义熙八年,乘商船归国,经今爪哇,终达山东登陆。后南至建康译经,著《佛国记》一卷。译《僧祗律》为当时僧徒遵用。


【生卒】:约337—约422

【介绍】:

东晋僧。平阳武阳人,俗姓龚。三岁出家。二十岁受大戒,志行明敏,仪轨整肃。常在长安,慨律藏残缺,誓志寻求。晋安帝隆安三年,与慧景、道整等四僧入西域求经。度流沙,经鄯善国,以至乌耆,到于阗。度葱岭,到北天竺。南度小雪山,慧景死。进至中天竺。巡礼佛教故迹,于巴连弗邑住久,得《摩诃僧祇众律》、《方等泥洹经》等。留三年学梵语梵书。后由师子国归,前后凡十五年,游历三十余国。归国后,在建康道场寺与佛驮跋陀罗共译经律论五部。并撰有《佛国记》,亦称《高僧法显传》,为研究古代中亚、南亚诸国史和中外交通史重要资料。


【生卒】:约337—约422

【介绍】:

东晋僧。平阳武阳人,俗姓龚。三岁出家。二十岁受大戒,志行明敏,仪轨整肃。常在长安,慨律藏残缺,誓志寻求。晋安帝隆安三年,与慧景、道整等四僧入西域求经。度流沙,经鄯善国,以至乌耆,到于阗。度葱岭,到北天竺。南度小雪山,慧景死。进至中天竺。巡礼佛教故迹,于巴连弗邑住久,得《摩诃僧祇众律》、《方等泥洹经》等。留三年学梵语梵书。后由师子国归,前后凡十五年,游历三十余国。归国后,在建康道场寺与佛驮跋陀罗共译经律论五部。并撰有《佛国记》,亦称《高僧法显传》,为研究古代中亚、南亚诸国史和中外交通史重要资料。


【生卒】:约337—约422

【介绍】:

东晋僧。平阳武阳人,俗姓龚。三岁出家。二十岁受大戒,志行明敏,仪轨整肃。常在长安,慨律藏残缺,誓志寻求。晋安帝隆安三年,与慧景、道整等四僧入西域求经。度流沙,经鄯善国,以至乌耆,到于阗。度葱岭,到北天竺。南度小雪山,慧景死。进至中天竺。巡礼佛教故迹,于巴连弗邑住久,得《摩诃僧祇众律》、《方等泥洹经》等。留三年学梵语梵书。后由师子国归,前后凡十五年,游历三十余国。归国后,在建康道场寺与佛驮跋陀罗共译经律论五部。并撰有《佛国记》,亦称《高僧法显传》,为研究古代中亚、南亚诸国史和中外交通史重要资料。


猜你喜欢

  • 杨法持

    【生卒】:?—486【介绍】:南朝齐人。宋世为道人,与萧道成有旧,为密谋策划。齐高帝建元初还俗,任宁朔将军,封州陵县侯。建元二年为军主救援朐山。武帝永明四年,坐役使将客,削封。

  • 郭京

    【介绍】:宋陈州人。少任侠,不事家产,与田京等相友善。善卜筮,曾与润州徐复同被召对,问以天事。平居好言兵,范仲淹、滕宗谅数荐之。仁宗庆历元年,被召见,授大理评事、陕西都部署司参谋军事。二年为葛怀敏参谋

  • 李安全

    【生卒】:1170——1211仁孝弟越王仁友子,谥号敬穆皇帝,庙号襄宗。其父越王仁友死,反对降封他为镇夷郡王,心怀愤懑,谋篡皇位,遂于天庆十三年(1206)废黜纯佑,自立为帝,改元应天。金册安全为夏国

  • 金德纯

    字素公。汉军正红旗人。著有《旗军志》。【介绍】:清汉军正红旗人,字素公。著有《旗军志》。

  • 戚纶

    【生卒】:954—1021【介绍】:宋宋州楚丘人,字仲言。戚同文次子。太宗太平兴国八年进士。知太平县,作《谕民诗》五十篇,因时俗耳目之事以申规诲。迁光禄寺丞。真宗即位,为秘阁校理,改太常丞。景德元年初

  • 赵宏灿

    【生卒】:?—1717【介绍】:清甘肃宁夏人。赵良栋子。以荫生授宁夏总兵,从父攻战,官至两广总督。后调任兵部尚书,于进京途中病死。谥敏恪。

  • 钟芳

    【生卒】:?—1544【介绍】:明广东崖州人,改籍琼山,字仲实。正德三年进士。嘉靖中累官至户部右侍郎。有《皇极经世图赞》、《续古今纪要》、《崖志略》、《钟筠溪家藏集》。

  • 元衍

    顼子。东魏时,位至通直散骑侍郎。(21上/566)

  • 侯拱极

    【介绍】:明榆林卫人。侯世禄子。曾任山海关总兵官,寻谢病归。崇祯十六年,李自成围榆林,与父同守城,城陷被执,死之。

  • 姚颖

    【生卒】:1150—1183【介绍】:宋庆元府鄞县人,字洪卿。孝宗淳熙五年进士第一。以校书郎通判平江府,祷旱劳悴,感疾以卒。性冲淡谨重,力学勤苦,为文精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