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历史人物>王猛

王猛

南朝陈人,字世雄,祖籍琅邪临沂(今属山东)。好学,博览经史,兼习孙、吴兵法。初为鄱阳王府中兵参军,上疏陈安边拓境之策,受诏随吴明彻北伐,以军功封应阳县子。后主时,以讨广州刺史马靖功,进爵为公,迁镇南大将军,都督二十四诸军事。隋攻陈,督军赴援,建康陷,降隋,授开府仪同三司,封归仁县公。卒,谥成。


【介绍】:

犁弥


【介绍】:

南朝陈琅邪临沂人,字世雄,本名勇。博涉经史,兼习兵法。陈宣帝太建初,起家鄱阳王府中兵参军。上疏陈安边拓境策,迁晋陵太守,有政声,封应阳县子,授镇南大将军。后主祯明二年,隋师济江,猛沿江拒守。及后主降,乃归隋。为开府仪同三司,留岭表经略。卒谥成。


【生卒】:325—375

【介绍】:

十六国前秦北海剧人,字景略。少贫贱,博学,好兵书。隐居华山,东晋桓温入关,猛被褐诣温,扪虱而谈当世之事,旁若无人。后苻坚用之,云“如玄德之遇孔明”。累迁司徒、录尚书事。整顿吏治,勒禁豪强,注重农业,国用日富,前秦日益强盛。苻坚建元六年,统兵灭前燕,留镇邺。旋入为丞相。临终告坚不宜图晋,应逐渐除鲜卑及羌,坚不能用,后有淝水之败。


【生卒】:325-375

字景略,北海剧县(今山东寿光南)人,侨居魏郡。博学,好兵书,识度深远,隐居华阴山。桓温北伐至关中,见猛甚是赏识,劝猛南归,猛固辞不就。后与苻坚相见,深得苻坚器重。苻坚即秦王位,引为股肱之臣,委以重任。协助苻坚改革内政,严明吏治,打击豪强势力,使苻秦朝政清明,国力逐渐强大。晋废帝太和五年(370),率军灭前燕,镇守邺城。后入朝为丞相、都督中外诸军事。晋孝武帝宁康三年(375),临死劝苻坚渐除鲜卑、羌等族酋豪,以绝后患。卒,谥武侯。


【生卒】:325—375

【介绍】:

十六国前秦北海剧人,字景略。少贫贱,博学,好兵书。隐居华山,东晋桓温入关,猛被褐诣温,扪虱而谈当世之事,旁若无人。后苻坚用之,云“如玄德之遇孔明”。累迁司徒、录尚书事。整顿吏治,勒禁豪强,注重农业,国用日富,前秦日益强盛。苻坚建元六年,统兵灭前燕,留镇邺。旋入为丞相。临终告坚不宜图晋,应逐渐除鲜卑及羌,坚不能用,后有淝水之败。


【生卒】:325-375

字景略,北海剧县(今山东寿光南)人,侨居魏郡。博学,好兵书,识度深远,隐居华阴山。桓温北伐至关中,见猛甚是赏识,劝猛南归,猛固辞不就。后与苻坚相见,深得苻坚器重。苻坚即秦王位,引为股肱之臣,委以重任。协助苻坚改革内政,严明吏治,打击豪强势力,使苻秦朝政清明,国力逐渐强大。晋废帝太和五年(370),率军灭前燕,镇守邺城。后入朝为丞相、都督中外诸军事。晋孝武帝宁康三年(375),临死劝苻坚渐除鲜卑、羌等族酋豪,以绝后患。卒,谥武侯。


猜你喜欢

  • 刘安世

    【生卒】:1048——1125字器之,魏(今河北大名西北)人。举进士,不就选,从学于司马光。元祐中,吕公著荐为右正言。迁左谏议大夫,改枢密都承旨。为人正直敢谏,主持公道,颇有名望。章惇用事,黜知南安军

  • 陈孚恩

    【生卒】:?—1866【介绍】:清江西新城人。字子鹤。陈希曾子。道光间拔贡生。分吏部,累擢为刑部尚书。咸丰初在籍帮办团练,助巡抚张芾拒太平军守省城。官至吏部尚书。同治初以党附载垣、肃顺革职戍伊犁。伊犁

  • 陈橐

    字德应,绍兴余姚(今属浙江)人。政和进士。历监察御史、知台州、司勋郎中等。迁权刑部侍郎,反对秦桧主和,主张加强备御。出知颍昌府,改处州,又改广州,尽革弊政。坐事降秩。告老,致仕,侨寓僧寺。病亡。【生卒

  • 俞澹

    【介绍】:宋金华人,流寓扬州,字清老。俞紫芝弟。志操修洁,一生不娶。滑稽谐谑,颇使酒。晓音律,能歌。晚年作《渔家傲》等词,山行歌之。一日见王安石,谓欲为浮屠,安石欣然为置度牒,约日祝发。既而见曰:“吾

  • 张俭

    【生卒】:115—198【介绍】:东汉山阳高平人,字元节。初举茂才,桓帝延熹中为山阳东部督邮,尝劾中常侍侯览及其母罪恶,览怒,诬俭结党,诏捕俭等。俭亡命在外,人多重其名行,破家相容。献帝建安初征为卫尉

  • 刘允文

    【介绍】:宋广汉人。工画佛像。

  • 耶律室鲁

    【生卒】:971—1014【介绍】:辽契丹六院部人,字乙辛隐。补祗候郎君,迁宿直官。圣宗统和二十一年,从破宋军于望都,以功为南院大王。统和末,拜北院枢密使,封韩王。

  • 徐氏

    【生卒】:?—1170【介绍】:宋人。刘愚妻。在家时,不从母意嫁富者,而归刘愚,居破屋中,专事机杼。尝怒夫怀白金归,及知为束修所得,乃已。

  • 施枢

    【介绍】:宋镇江丹徒人,寓居湖州,字知言,号芸隐、浮玉。理宗嘉熙时为浙东转运司幕属,复为越州府僚。官至从事郎、知溧阳县。工诗。有《芸隐横舟稿》。

  • 刘庄

    【介绍】:见汉明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