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诗词百科>全五代诗

全五代诗

清李调元编,何光清点校。巴蜀书社1992年4月出版。全书分上、下册,130万字。李调元(1734~1803),字羹堂,又字赞庵、鹤洲,号雨村,又号童山蠢翁,清绵州罗江县(今四川德阳罗江镇)人。他于乾隆四十年(1775)至四十三年正月,积三年之功,从近300种典籍中,辑录了五代十国五十余年间成集的或零散的诗歌及韵文,编成90卷的《全五代诗》,于乾隆四十五年(1780)刻印,这就是最早的“乾隆本”。其后又有其从弟李鼎元的重校本,就是“嘉庆本”。道光年间,又经李鼎元及其子李朝夔重新校勘,并补刻了十卷,成百卷道光补勘本。最后,又有光绪七年(1881)广汉刻印的光绪本。光绪本除了正文诗100卷外,书前还有序言、凡例、编引书目、五代帝王庙谥年讳谱(附十国),书后有附录、补遗等。点校本即以光绪本为底本,并参校诸本,是目前最完备的《全五代诗》本。本书以五代十国的朝代国别分卷,依次为梁8卷、唐2卷、晋2卷、汉2卷、周3卷、吴6卷、南唐16卷、前蜀17卷、后蜀4卷、南汉1卷、楚4卷、吴越9卷、闽13卷、荆南12卷、北汉1卷。朝代国别之下,又按作者官爵、隐逸、道释等身份为序编排。同一作者,其诗则按乐府、四言、五古七古五律五排七律七排五绝、六绝、七绝等诗体编排。每位作者均附有小传。诗中偶有笺注,多取自《五代诗话》。

总集。清李调元编。九十卷。编者认为五代诗有可观,当独立成编,故以三年功力,检阅群书,有五代诗辄录之,断章摘句无不收入,于乾隆四十三年(1778)成书。全书按五代十国国别分卷;朝代国别之下,按作者官爵、身份为序;作者名下有小传,并附有关诗话、轶事、品评等,其诗则按体排列,并有少数笺注。虽收录稍滥,偶有遗漏,但取材丰富,资料详赡,不失为五代诗仅有的较好辑本。有乾隆初刊《函海》本。道光五年(1825),调元子增补析为一百卷,另附“补遗”一卷,为道光《函海》本,《丛书集成初编》即据之排印。

猜你喜欢

  • 读杜二笺

    清钱谦益撰。见《读杜小二笺》。

  • 杨颜

    【介绍】:登开元进士第,历仕无考。《全唐诗》存诗1首。

  • 送康浦之京

    【介绍】:王昌龄作。见《别李浦之京》。

  • 萧史

    传说中人物名。据汉刘向《列仙传》载:萧史为秦穆公时人,善吹箫,能致孔雀白鹤于庭。穆公以女弄玉妻之。萧史教弄玉吹箫作凤鸣,后凤凰来集其屋。穆公筑凤台,使萧史夫妇居之,数年后,夫妇乘凤凰飞去。李商隐《碧城

  • 羡金吾

    东汉光武帝刘秀称帝前以种田为业,至长安,见执金吾排场极盛,甚为羡慕,有“仕宦当作执金吾”之叹。事见《后汉书·光烈阴皇后纪》。后用为羡慕荣华之典。王翰《饮马长城窟行》:“长安少年无远图,一生惟羡执金吾。

  • 真寂大师

    【介绍】:见无了。

  • 放鹧鸪

    【介绍】:罗邺作。此写行人羁旅之愁思。构思奇巧,嘱鹧鸪莫啼鸣,以伤迁客之心。所谓“花时迁客伤离别,莫向相思树上啼”。

  • 巴歌

    同“巴唱”。钱起《奉和中书常舍人晚秋集贤院即事寄赠徐薛二侍御》:“定笑巴歌拙,还参丽曲余。”

  • 李长吉歌诗

    唐李贺撰,宋吴正子笺注、刘辰翁评点。四卷、外集一卷。此为李贺诗较早之注评本。四库馆臣曰:“正子此注,但略疏典故所出,而不一一穿凿其说,犹胜诸家之淆乱。辰翁论诗,以幽雋为宗,逗后来竟陵弊体。所评杜诗,每

  • 余鼎

    【介绍】:下邳(今江苏邳州)人。元和间居于越州上虞县宝泉乡。《全唐诗补编·续拾》收其元和二年所作诗1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