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邓攸为吴郡太守,赴任时,自带粮食,不受俸禄,只喝当地的水。在郡时政治清明,刑罚适正,为一时良守。见《晋书·邓攸传》。后因以“饮水”谓官吏清廉。韦应物《任洛阳丞请告一首》:“折腰非吾事,饮水非吾贫。”
【介绍】:戎昱《咏史》诗句。批判唐朝将国家安危系于女子的和亲政策。明陆时雍誉为“议论之佳者”(《诗镜总论》)。
春秋时吴公子季札(延陵季子)长子死,孔子去观葬礼,以为合于礼制。见《礼记·檀弓下》。后因以泛指葬礼。司空曙《哭王注》:“延陵今葬子,空使鲁人观。”
①指秦代避乱迁居桃源洞的人。典出晋陶潜《桃花源记》。后因以借指避世隐居者。韩愈《同窦韦寻刘尊师不遇》:“秦客何年驻?仙源此地深。”亦作“秦世客”。戴叔伦《桂阳北岭隅过野人所居聊书即事》:“乍疑秦世客,
①一场战争。白居易《新乐府·蛮子朝》:“鲜于仲通六万卒,征蛮一阵全军没。”②一股。韩偓《懒起》:“昨夜三更雨,今朝一阵寒。”李九龄《题灵泉寺》:“入谷先生一阵香,异花奇木簇禅堂。”③一片。孙鲂《杨柳枝
【介绍】:五代诗人。生卒年、籍贯不详。南唐开宝中,客居九江,游庐山,题诗于九天使者庙,有“秦淮两岸沙埋骨”等语。后南唐覆灭,诗语应验。《全唐诗》存诗一首。事迹见《诗话总龟》卷三二。
通往郢都的路途。亦代指文坛歌场。李白《感遇四首》之四:“巫山赋彩云,郢路歌白雪。”参见“郢曲”。
相传为舜之二臣,夔为乐官,龙为纳言。《尚书·舜典》:“伯拜稽首,让于夔、龙。”“帝曰:‘夔,命汝典乐,教胄子……龙……命汝作纳言,夙夜出纳朕命,惟允。’”后常以喻指辅弼重臣。杜甫《奉赠萧二十使君》:“
晋丹阳句容人,为当时著名的神仙家,著《抱朴子》一书,传说后来尸解成仙而去。后世常借以咏仙道或隐士。刘禹锡《赴和州于武昌县再遇毛仙翁十八兄因成一绝》:“武昌山下蜀江东,重向仙舟见葛洪。”
一字值千金。形容文字价值极高。语本《史记·吕不韦列传》:“吕不韦乃使其客人人著所闻,集论以为八览、六论、十二纪,二十馀万言。以为备天地万物古今之事,号曰《吕氏春秋》。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