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诗词百科>包佶

包佶

【生卒】:约727—792

【介绍】:

字幼正,行七,润州延陵(今江苏丹阳西南)人。包融次子。天宝六载(747)进士,累官谏议大夫,坐善元载贬岭南。建中初,授江州刺史,领诸道盐铁转运等使。贞元元年(785)官刑部侍郎,改国子祭酒,终秘书监,封丹阳郡公。《唐才子传》称其“居官谨确,所在有声。佶天才赡逸,气宇清深,神和大雅,诗家老斫也。”与兄包何均能诗,时称“二包”。《全唐诗》存诗38首,编为1卷。《全唐诗补编·补逸》补诗1首。

【生卒】:约722—792

【介绍】:

唐代诗人。字幼正。润州延陵(今江苏丹阳)人。排行七。包融子。天宝六载(747)进士及第。大历元年(766)前后为转运租庸盐铁使刘晏幕判官。入为度支员外郎。七年(772)迁度支郎中。进谏议大夫。十二年(777)坐依附元载,贬官岭南。建中元年(780)任江州刺史,权领盐铁使。迁户部郎中。充江淮水陆运使。三年(782)授左庶子、汴东水陆运盐铁租庸使。贞元元年(785)迁刑部侍郎,拜国子祭酒。二年(786)知贡举,擢窦牟、窦易直等。六年(790)为秘书监。封丹阳郡公。八年(792)卒,世称包秘监。与刘长卿窦叔向卢纶等交往酬和甚密。工诗,与兄何并称二包。多写个人失意、老病或闲适之情。长于近体,尤工五言排律权德舆称其诗:“雅韵拔俗,清机入冥。立言大旨,为经为纪。行中文质,不华不俚。鲁史一字,诗人四始。溯其源流,用制颓靡。”《岭下卧疾寄刘长卿员外》、《送日本国聘贺使晁巨卿东归》、《酬顾况见寄》等为传世佳作。有集,梁肃为作序,《直斋书录解题》著录为一卷;《宋史·艺文志七》著录《包幼正诗》一卷,有散佚。今传《包秘监诗集》一卷。《全唐诗》存诗一卷,《全唐诗补编》补一首;《全唐文》存文二篇,《唐文拾遗》补三篇。事迹见《唐才子传校笺》卷三。蒋寅有《诗人包佶行年考略》。

猜你喜欢

  • 西施

    春秋越国美女。或称先施,别名夷光,亦称西子。越王勾践败于会稽,范蠡取西施献吴王夫差,使其迷惑忘政。越亡吴后,西施归范蠡,同泛五湖。一说,吴亡后,越沉西施于江。事见《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李白《乌栖

  • 奉蚌

    【介绍】:唐僧人。《全唐诗逸》收诗2句。

  • 大雷岸

    大雷本地名。在今安徽省望江县。南朝宋鲍照有《登大雷岸与妹书》,故后世常将“大雷岸”与寄书信相联系。李冶《寄校书七兄》:“因过大雷岸,莫忘八行书。”

  • 佳城

    据《西京杂记》卷四载:汉滕公夏侯婴曾掘地得石椁,有铭曰:“佳城郁郁,三千年见白日,吁嗟滕公居此室。”后滕公死,即葬于此。后因以“佳城”指墓地。骆宾王《丹阳刺史挽词三首》之二:“佳城非旧日,京兆即新阡。

  • 别舍弟宗一

    【介绍】:柳宗元作。元和十一年(816)春,宗元堂弟宗一自柳州(今属广西)去江陵(今属湖北),宗元作此诗送别。于诗中表达了兄弟间的深厚情谊,抒发了自己宦海浮沉、远遭贬谪的愤懑与愁思。诗风遒劲苍健,情致

  • 夕阳连雨足,空翠落庭阴

    【介绍】:孟浩然《题大禹寺义公禅房》诗句。二句生动写出雨止初晴,夕阳清晖,山林青翠,绿映庭院的景象,以衬人物之绝俗襟怀。

  • 参寥

    《庄子》虚拟人名。寓意为虚空高远。语出《庄子·大宗师》:“玄冥闻之参寥,参寥闻之疑始。”后常用为修道者之名。李商隐有《同学彭道士参寥》诗。

  • 重恽

    【介绍】:唐末禅僧。历谒雪峰义存、石霜庆诸,后住婺州云幽寺。《五灯会元》有传。《全唐诗补编·续拾》收诗偈1首。

  • 子陵濑

    即子陵滩。刘长卿《严陵钓台送李康成赴江东使》:“潺湲子陵濑,仿佛如在目。”参见“子陵滩”。

  • 匣中鸣

    晋王嘉《拾遗记》卷一载:帝颛顼“有曳影之剑,腾空而舒。若四方有兵,此剑则飞起指其方,则克伐;未用之时,常于匣里,如龙虎之吟。”后因以“匣中鸣”喻指怀才待用。骆宾王《和李明府》:“讵怜冲斗气,犹向匣中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