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文帝少弟淮南王长谋反,失败后在被遣送蜀郡安置时,于途中绝食而死,时人有“一尺布,尚可缝;一斗粟,尚可春;兄弟二人不能相容”之语讥议其事。事见《史记·淮南衡山列传》。李白《箜篌谣》:“汉谣一斗粟,不与
指周朝吕尚。即姜太公。相传吕尚未出仕前曾隐于磻溪,周文王遇之,举以为师,辅佐周武王灭商兴周。见《史记·齐太公世家》。后因以“磻溪叟”用典借指隐居未仕者。杜牧《早秋客舍》:“不及磻溪叟,身闲长自由。”温
指朝廷派赴岭南地区的使节。沈佺期《赦到不得归题江上石》:“忽闻铜柱使,走马报金鸡。”
【介绍】:朱长文《宿僧房》逸句。描写夜宿僧房时的情景和感受。二句重在写一“静”字:上句以幻觉写静,下句以动景写静。而“静”正是佛家参禅悟道之根本,又与诗题照应。构思新颖不凡,意境清空含蓄。
泛称地方低级官吏。司空曙《逢江客问南中故人因以诗寄》:“应怜折腰吏,冉冉在风尘。”参见“折腰①”。
【介绍】:五代前蜀成都玉局观道人。乾德四年(922),撰写《重修玉华观仙碑铭》。《全唐诗补编·续补遗》存其所作嘲谑诗3首。
①《晋书·郤诜传》载:郤诜答对武帝时说:“臣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后因以“桂枝”喻登科及第。钱起《送郑巨及第后归觐》:“多才白华子,初擅桂枝名。”②指月亮。李世民《辽城望
【介绍】:李颀作。该诗塑造了一个隐居不仕、超尘脱俗、清高自洁,垂恋山水的渔父形象。语言清秀自然,形象描写生动,韵味深厚。王文濡曰:“描写真乐,而渔父之身分自高,‘不仕’二字为题眼。”(《历代诗评注读本
【介绍】:唐代诗人。生卒年、籍贯不详。曾于三乡驿见壁间一若耶溪女子会昌二年(842)所题诗,因和之。《全唐诗》仅存此诗。事迹见《云溪友议》卷中。
【生卒】:?—805【介绍】:唐代诗人。籍贯不详。德宗时进士及第。授秘书省正字,充和蕃判官。改同官主簿。贞元七年(791)后,求为安南都护赵昌幕从事,丁母忧未成。服除,授万年尉。贬高州雷泽县尉。顺宗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