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历史事件>丁未政潮

丁未政潮

清末统治集团内部争权夺利的事件。1907年(光绪三十三年)春夏间,清朝统治集团中因改革官制而激化的矛盾爆发。军机大臣、外务部尚书瞿鸿禨联合新任邮传部尚书岑春煊首先发难,图谋推倒首席军机大臣庆亲王奕劻与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袁世凯权势集团。5月3日(三月二十一日)清廷任命岑春煊为邮传部尚书,岑未上任即以“声名狼藉,操守平常”劾罢奕、袁的同党该部左侍郎朱宝奎。不久,御史赵启霖奏劾段芝贵买天津歌妓杨翠喜献给奕劻之子、农工商部尚书载振,并贿赂奕劻十万两银子,得以超署黑龙江巡抚。事情一经揭穿,舆论大哗。载振、段芝贵及其后台奕劻、袁世凯十分狼狈。5月7日(三月二十五日)清廷宣布撤去段芝贵布政使衔,撤销署黑龙江巡抚职务。5月17日(四月六日)批准载振辞职。奕劻、袁世凯受到严重打击,但并不甘善罢甘休。他们借口两广不宁,奏准岑春煊出任两广总督。岑被迫出京后称病滞留上海。袁世凯买通翰林院侍读学士恽毓鼎, 奏劾岑“不奉朝旨,逗留沪上,勾结康有为、梁启超、麦孟华”,密谋翻戊戌政变之案。清政府旨令岑开缺回籍养病,岑由此被逐出政治舞台。瞿鸿禨密奏慈禧太后,请以载沣取代奕劻,事机不密,消息披露报端。奕、袁乘机而动,收买瞿氏家奴,搜得瞿与报馆信札,又贿买恽毓鼎以“暗通报馆,授意言官,阴结外援,怀私挟诈”为由弹劾瞿鸿禨,奕劻亦上奏瞿企图推翻戊戌之案,要求太后归政,触中慈禧太后忌讳。6月17日(五月七日)慈禧太后不等彻查复奏,将瞿撤职。8月12日(七月四日)瞿所援引的度支部右侍郎林绍年亦被外放河南巡抚。9月4日(七月二十七日)袁世凯调任军机大臣、兼外务部尚书。直隶总督由袁的亲信杨士骧接任。这次统治集团内部的争斗,引起局势激烈动荡。因是年为农历丁未年,故称丁未政潮。

猜你喜欢

  • 耶律章奴政变

    辽统治集团内部争夺权力的斗争。辽末政治腐败,屡败于女真军,引起统治集团内部分裂。天庆五年(公元1115年),天祚帝亲率大军讨伐阿骨打,接战不久,辽军败溃,失陷辽阳(今辽宁辽阳)等五十四个州府。御营副都

  • 保路同志会

    四川人民在保路风潮中组成的保路团体。1911年(宣统三年)清政府将以前准归商办的川汉、粤汉铁路收归“国有”,随即出卖给帝国主义,因而湘、鄂、川、粤四省迅速掀起保路风潮。6月17日(五月二十一日)四川成

  • 钟相杨么起义

    南宋初年洞庭湖地区农民起义。领导者为武陵(今湖南常德)一带巫教首领钟相和龙阳(今湖南汉寿)农民杨么(本名太)等。自徽宗时,钟相即以行医为名,利用宗教组织农民,宣传“等贵贱,均贫富”的主张,自谓“有神灵

  • 濛池都护府

    唐羁糜都护府名。西突厥于显庆二年(公元657年)灭之以后,唐于其西部地区而置。管理五弩失毕部落,隶属于安西都护府。辖境为碎叶川以西到咸海的中亚一带。武则天垂拱年间以后为突骑施、东突厥所侵,部落离散,都

  • 清朝

    朝代名。以满族贵族为主体建立的政权。明万历四十四年(公元1616年)满族领袖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明崇祯九年(公元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清, 改元崇德,改女真族为满洲, 顺治元年(公元1644年)顺治

  • 蓝玉之狱

    明代党狱。蓝玉(?——公元1393年),定远人(今属安徽),开平王常遇春妻弟,初在常遇春部下,临敌勇敢,所向皆捷。洪武二十年(公元1387年),任大将军,多次领兵出征,在打击元朝残余军事力量以及在西北

  • 鲁国

    西周分封的诸侯国。姬姓。公元前十一世纪周公东征后,周公长子伯禽受成王之封为鲁公,“因商奄之民”,在古“少皞之虚”建立鲁国。都曲阜(今山东曲阜)。受封时,伯禽并得到成王赏给的“祝宗卜史,备物典策,官司彝

  • 汤伐葛伯

    商族领袖汤(又称武汤、武王、成汤、成唐,甲骨文称唐、大乙或高祖乙)在灭夏前对附近方国的征服战争。传说葛国(今河南宁陵县北)与商为邻,为了争取葛的归服,汤先以助祭为名馈送葛伯牛羊,又派人为葛伯助耕田,但

  • 英美法修约交涉

    1854—1856年(咸丰四——六年)英法美三国侵略者向清政府进行的要求全面修改条约的交涉活动。为了扩大在华的侵略权益,法美两国歪曲《黄埔条约》和《望厦条约》有关在十二年后对贸易及海面各款可“稍有变通

  • 鄢陵之战

    春秋时期晋楚之间的一场战争。公元前579年,宋国华元约合晋楚二国弭兵结盟,事后两国都无诚意遵守盟约,仍然为争夺势力范围明争暗斗。公元前576年,楚进兵郑、卫,郑背晋与楚结盟。晋怒而伐郑,楚恭王亲自领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