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历史事件>吐蕃

吐蕃

古代藏族政权名。吐蕃人的祖先是古老的羌族,最初居住于青海一带,殷商时期就与中原地区的王朝发生联系。南北朝末朝,西藏高原中部和北部的羌人建立苏毗政权,以逻些(今拉萨)为中心,隋称它为“女国”,当时它还保留着母系氏族社会的遗风。隋末唐初,吐蕃赞普朗日伦赞吞并了苏毗,其子松赞干布(即弃宗弄赞,公元629年-650年在位)统一西藏高原,定都逻些,建立起统一的吐蕃政权。松赞干布制定了成文的法典《十善法律》,创造了文字,形成了以赞普为中心的集权的奴隶主贵族的统治。贞观十五年(公元641年)唐太宗以宗女文成公主嫁松赞千布,双方关系很好。高宗龙翔三年(公元663年)吐蕃攻破青海的吐谷浑。其后逐渐兼并今四川西部的羌族地区,把云南少数族和南诏变为属部,在西北和北方,与唐朝展开争夺西域和甘肃的战争。高宗咸亨元年(公元670年)陷西域十八州及龟兹拨换城(今新疆阿克苏),唐被迫放弃龟兹、于阗四镇。吐蕃趁中原安史之乱,又占凤翔(今陕西凤翔)以西、邠州 (今陕西邠县)以北地区。德宗贞元六年(公元790年)以后又攻占唐北庭、西州和安西四镇。穆宗长庆元年(公元821年)吐蕃遣使向唐求和,双方在长安(今陕西西安)会盟,长庆三年(公元823年)在逻些立会盟碑。武宗会昌二年(公元842年)达摩赞普死,无子,两派贵族各立赞普,爆发内战,奴隶、属民纷纷起义,吐蕃遂土崩瓦解。吐蕃计传位九代,历时二百余年。

猜你喜欢

  • 内朝官

    又称中朝官。西汉前期,中央最高行政中枢机构由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掌政务、军事和监察。丞相均由开国功臣列侯担任,统领百官,总理政务,位极尊隆。汉武帝为提高皇帝威权,削弱丞相权力,一反惯例,任用布衣公孙

  • 赵丑厮、郭菩萨起义

    元朝中期河南农民起义。首领赵丑厮、郭菩萨,河南息州(今河南息县)人。泰定二年(公元1325年)六月,赵丑厮、郭菩萨宣传弥勒佛当有天下,号召人民起义。朝廷闻报,命宗正府、刑部、枢密院、御史台及河南行省官

  • 夷陵之战

    刘备与孙权间的战役。刘备据有益州(治今四川成都)后,孙权截杀关羽,袭取荆州。刘备为夺回荆州,替关羽报仇,于章武元年(公元221年)七月,率军十万余,顺江而下。蜀军在巫峡和夷陵(今湖北宜昌东)间七百里长

  • 廷议

    明代阁臣与各衙会议大政的制度。为发挥官僚佐政和供咨询的作用,明代使“廷议”制度化。凡遇国家大事及推举文武大臣,则命内阁官与各衙大臣进行集议。参加的官员为阁臣、九卿、六科给事中、监察御史、以及有关文武官

  • 朱元璋起义

    元末江淮农民起义。首领朱元璋,幼名重八,又名兴宗,字国瑞,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东)人,出身贫苦农民。幼失父母,曾入皇觉寺为僧。至正十二年(公元1352年)二月,郭子兴起义,攻占濠州(今安徽凤阳)。闰三

  • 福州口日本专用租界条款

    1899年4月28日(光绪二十五年三月十九日)日本强迫清政府在福州签订,共十二款,附有《另约章程》五款,具体规定了福州日本租界诸事宜。《福州口日本专用租界条款》是继前一年日本强迫清政府承认福建省为其势

  • 垓下之围

    项羽被刘邦围困于垓下 (今安徽灵璧南沱河北岸),最后败亡的战役。汉高帝五年(公元前202年)十二月,刘邦、韩信、彭越等围项羽于垓下,项羽兵少食尽,夜间听到汉兵四面楚歌,以为汉已尽得楚地,自己已陷入绝境

  • 古文运动

    唐时以韩愈为代表的一批文学家反对骈文的束缚,提倡运用先秦两汉散文的运动。魏晋至唐初,骈文盛行,写作者一味追求声律、词藻、用典,文风萎靡,形式僵化,看起来华丽整齐,内容却空洞无物,形成一种华而不实的文风

  • 潘季驯治黄

    潘季驯, 字时良,乌程(今浙江吴兴)人。嘉靖二十九年(公元1550年)进士。历任右副都御史、刑部右侍郎、工部左侍郎、工部尚书等职,是明代杰出的治理黄河专家。嘉靖、万历年间,四次治理黄河、淮河,前后二十

  • 滇粤陆路通商章程

    见“中法越南边界通商章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