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历史事件>外服

外服

商周时代对王畿以外具有侯、甸、男等身份的邦君的统称。侯是担任王国的斥侯。甸即田,大约与担任田猎任务有关。男也称作任,即任王事之意。侯、甸、男都具有藩卫王畿的性质,因此也统称作“卫”。周初诰词里经常提到“侯、甸、男卫”或“侯、甸、男卫邦伯”。但商代的外服与西周的外服具有某些不同的特点。商外服一般为异姓土著方国,其与商王室的关系为不平等联盟的关系,这种联盟是相对的,不具有长期稳定的因素。周代的外服已发展成授土授民的封建性诸侯,它们大多是通过周室封建而产生的,其中重要的诸侯皆出于周的同姓或亲戚,其与周王室的关系主要靠血缘宗法来维持。

猜你喜欢

  • 文王决虞芮之讼

    传说周文王行善的名声传到四方,诸侯之间有了矛盾纠纷都来请文王判决是非。附近虞(今山西平陆,一说在今陕西陇县)、芮(今山西芮城,一说在今甘肃华亭)二国君主争夺一片土地,久而未决,相约前往周文王处解决纠纷

  • 义仓

    隋、唐时为储粮备荒而在民间设置的粮仓。因“义仓”设于当地村社,故又称“社仓”。北齐始征义租,于州县设仓储存。开皇五年(公元585年),隋文帝采纳度支尚书长孙平的建议,令诸州百姓及军人,共立义仓, 藏储

  • 盘庚迁殷

    商朝中期,商王盘庚为了挽救商朝的政治危机,决定再一次迁都。他选择了背靠太行山的洹水岸边的殷(今河南安阳小屯)为新都所在。但臣民不愿迁居,相率发出怨言,反对迁都。盘庚分别劝说贵族和民众,要求他们遵守先王

  • 特科

    清代正常科举以外特别举行的考试,有“博学鸿词科”、“经济特科”和“孝廉方正科”等名目。用以专门吸收有声望的知识分子。康熙十七年(公元1678年)宣布在北京开设博学鸿词科,命令在京三品以上官员、在外各省

  • 总检察厅

    官署名。北洋军阀政府于1912年根据《中华民国法院编制法》而设立的最高监察机关,与最高审判机关大理院相配设置。总检察厅设总检察长一人,检察官二人以上。职权是根据刑事诉讼律或其他法律规定,实行搜查,提出

  • 上海小刀会起义

    1853—1855年(咸丰三至五年)间上海人民反对清朝封建统治和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武装起义。小刀会是农民和手工业者的秘密团体,系天地会的支派。上海小刀会创始于1849年(道光二十九年),首领为刘丽川和

  • 二府

    宋代中书门下与枢密院的合称。为加强皇权专制,宋以掌管全国政务的中书门下(即所谓“中书”或政事堂)为政府,又称东府;以掌管全国军政的枢密院为枢府,又称西府。二者分掌文武二柄而共参最高国务,号为“二府”。

  • 陈东上书

    北宋末南宋初以太学生为主的群众性请愿斗争。陈东,字少阳,徽宗时入太学。时值宋朝政治极度黑暗腐败,内忧外患交加。宣和七年(公元1125年)十二月,钦宗继位,陈东率太学生伏阙上书,请诛蔡京、王黼、朱勔、李

  • 俄蒙密约

    包括1912年11月3日沙俄与外蒙当局非法签订的《俄蒙协约》及《商务章程》。主要内容有:蒙古终止对中国的过去关系,俄国政府扶助蒙古自治,并为其编练军队,不准中国军队进入蒙境和汉人移居蒙地;俄人在蒙古享

  • 贞观之治

    史家对唐太宗统治时期的美誉。隋末农民起义沉重打击了腐朽的封建统治,为封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扫清了道路。在唐太宗李世民统治的贞观年间 (公元627年——649年),唐太宗时时以隋亡为戒,注意总结隋亡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