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历史事件>护国运动

护国运动

又称护国战争。中华民国成立,袁世凯窃夺胜利果实,继孙中山之后当上临时大总统,开始逐步建立独裁统治,进而帝制自为,不断遭到全国人民的坚决反对。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凯宣布接受帝位,决定改中华民国为中华帝国,以1916年(民国五年)为“洪宪元年”,准备元旦登极。帝制丑剧登场,立即激起全国声势浩大的反袁斗争。孙中山发表宣言,号召人民共同“戮此民贼”,积极发动武装反袁。在进步党梁启超等人的策动下,被袁软禁在京的原云南都督蔡锷潜返昆明,和已到云南的国民党人李烈钧等,联络云南将军唐继尧于1915年12月25日宣布云南独立,组成护国军起兵讨袁。蔡锷任护国军第一军总司令,出兵四川;李烈钧任护国军第二军总司令,进军两广;唐继尧兼任护国军第三军总司令,坐镇云南,护国战争开始。蔡锷率第一军与前来镇压的北洋军激战于四川叙州(今宜宾)、泸州、綦江等地。因帝制已犯众怒,反袁深得人心,在广大群众的拥护支持下,护国军能以寡敌众,节节胜利,影响不断扩大,贵州、广西等省也先后响应讨袁,宣布独立。随着护国战争的进行,各地普遍开展反袁斗争,迅速形成全国反袁高潮。帝国主义列强见袁世凯已成众矢之的,为保持在华既得权益,联合“警告”袁世凯暂缓称帝。袁世凯帝制自为也使北洋军阀集团内部分崩离析,其亲信段祺瑞、冯国璋等都对帝制持抵制态度。袁世凯在内外压力下,被迫于1916年3月22日宣布撤销帝制,恢复大总统职位。护国军方面认为袁世凯已成民国罪人,坚持要他下台,并联合滇、黔、两广等各省反袁势力,于5月8日在广东肇庆组成军务院,不再承认袁世凯政权。人民群众的斗争更如火如荼,反袁形势继续发展。广东、浙江、福建、陕西、四川、湖南等省的袁世凯心腹爪牙也相继宣布独立。袁世凯陷入众叛亲离的绝境, 6月6日忧愤而死,护国运动宣告结束。护国运动虽然粉碎了袁世凯的帝制迷梦,恢复了共和制度,但却没有结束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袁世凯死后,代之而起的是段祺瑞的独裁统治。

猜你喜欢

  • 禁军

    ①历代皇帝的侍从部队。有的直称为禁军、禁兵、有的另立名目。其任务范围也不尽相同。唐代初有元从禁军、后渐扩大为左、右羽林,左、右龙武,左、右神武,左、右神策,左、右神威十军。其中有的还用以镇戍地方,而不

  • 中日北京专条

    即《中日北京专约》, 日本讹诈清政府订立的不平等条约。1874年(同治十三年)春,日本借口琉球船民在台湾遇难事件发动对台湾的武装侵略,遭到当地人民的顽强抗击,清政府遣兵布防。当时日本侵略者羽翼未丰,实

  • 天地会

    又称三合会、三点会,清代民间秘密组织。其成员主要是农民、手工业工人和城市平民等劳苦大众,也有汉族地主阶级反满派。汉族地主阶级反满派参加这个团体的目的,是利用劳动人民的力量,图谋私利,他们强调“反满”,

  • 南阳保卫战

    唐军保卫南阳(今河南南阳),抗击安史叛军的战役。南阳地处中原与江汉之间,为江汉屏障,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安史叛军占领中原之后,江、淮财富不得不经由长江、汉水运抵洋川(今陕西洋县),再输入关中。这条运输线

  • 向戌弭兵

    春秋后期,宋国向戌约集各国举行的停止兵端的盟会。鄢陵之战后,晋国公室逐渐衰微,政权下移,各卿族互相兼并,加上齐、秦等国外患,复萌与楚平息兵争的愿望。楚国在鄢陵战败后,愈益受制于新崛起的吴国,也显示出不

  • 伊利汗国

    蒙元时期的西北宗藩国,十三世纪中叶为成吉思汗之孙、拖雷之子旭烈兀所建。成吉思汗西征期间即已攻占波斯东部呼罗珊诸城。公元1231年窝阔台又遣大将搠里蛮西征,攻灭花剌子模算端(意为国王,今译为苏丹) 札阑

  • 中法北京条约

    原称《中法续增条约》,1860年10月25日(咸丰十年九月十二日)法国在英法联军攻占北京之后强迫清政府订立的不平等条约。恭亲王奕訢代表清政府与法国全权代表葛罗在北京礼部大堂签订。共十款。除了承认中法《

  • 合州战役

    又称钓鱼城保卫战。宋蒙间一次重要战役。阳平关(今陕西宁强西北)战役后,蒙古军长驱入川。淳祐二年(1242年),四川安抚制置使兼知重庆府余玠组织军民凭钓鱼山险阻地形筑城,徙合州州治于此(今四川合川东北)

  • 郑躬起义

    汉成帝时广汉郡(汉代辖境相当于今川北、甘南、陕南一带)农民起义。成帝时,统治集团荒淫腐朽,赋敛沉重,百姓饥馑,流离道路。鸿嘉三年(公元前18年),广汉(治今四川梓潼)钳子(亦称钳徒)攻破监牢,救出死罪

  • 辽军南侵

    五代时后晋石敬瑭出卖幽、云十六州于契丹,打开了辽军进入中原的门户。石敬瑭死后,后晋政局不稳,辽主耶律德光乘机大举南侵。开运元年至四年(公元944年—947年),辽军先后四次入犯中原,均遭失败。开运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