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历史事件>昆阳之战

昆阳之战

新莽末年农民起义军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地皇三年(公元22年),新市、平林和舂陵兵会合后,众达十万,遂立刘玄为帝,主力围宛城(今河南南阳),另派王凤、刘秀、王常等分兵攻取昆阳(今河南叶县)、定陵(今河南舞阳)、郾(今河南郾城)等地。王莽震惊,调集四十万军队,号称百万,由王邑、王寻率领,直逼昆阳。昆阳是正在围攻宛的农民军的屏障,昆阳的得失,直接影响到农民军的命运。农民军将领遂分为两部分,王凤、王常率众八、九千固守城池待援,刘秀带领十三铁骑突围调集援军。王莽军前锋到昆阳城下者达十余万,把昆阳围得水泄不通。王凤、王常等坚守昆阳屹然不动。刘秀从定陵等地调集援兵,初创王邑军,同时宣称宛城已被攻克,以鼓舞士气。刘秀率敢死士三千人,直冲王邑大营,斩王莽大将王寻。城内守军乘机而出,里外夹击,农民军大胜。王莽军损失殆尽。此役,对农民军彻底推翻新莽政权起了决定性作用。

猜你喜欢

  • 玄武门之变

    秦王李世民发动的与太子李建成争夺皇位继承权的一次政变。李渊在建唐过程中,多得力于李世民的谋略和征战,但李世民排行第二,按照封建的皇位继承传统,李世民不能承袭皇位。长子李建成虽被立为太子,但他妒嫉李世民

  • 全真道

    道教的一个支派,始创于金朝中期。创始人王喆,字知明,号重阳。该教反对饮酒茹荤,反对娶妻生子,倡导静心修身,除却人间情欲,以返本还真,得道成仙。蒙古兴起后,全真道首领丘处机,投靠蒙古贵族。他不辞辛劳,奉

  • 黄天荡战役

    宋、金间一次重要战役。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冬,金帅宗弼(兀术)率军渡江追击赵构,连破越州(今浙江绍兴)、临安(今浙江杭州)、明州(今浙江宁波)等地。次年二月,因“搜山检海”无获,乃自杭州北撤。宋

  • 方腊起义

    北宋末年两浙地区爆发的农民起义。徽宗时,统治阶级奢靡无度,横征暴敛,加以辽、夏岁币贡输及“花石纲”的骚扰,致使江浙劳动人民生活陷入绝境。睦州青溪(今浙江淳安)人方腊(又名方十三)遂利用秘密流行于当地的

  • 二十一条

    日本帝国主义向袁世凯政权提出的旨在变中国为其独占殖民地的秘密条款。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日本乘欧美各国卷入战争无暇东顾之机,加紧侵略中国。当时日本虽也对德奥宣战,却不出兵欧洲,而把矛头指向德国

  • 道教

    产生于中国的宗教教派之一。渊源于古代巫术。以战国秦汉时的阴阳五行,神仙方术及谶纬之说为基础,杂揉某些道家神秘思想而成。基本教义是“道”,认为宇宙、阴阳、万物都是由“道”化生的。崇拜三清尊神,即元始天尊

  • 大泽乡起义

    参见“陈胜吴广起义”。

  • 鲁三分公室

    春秋中期鲁国的军制改革。鲁国原有上、下二军,皆属于公室,称“公乘”。鲁襄公十一年(公元前562年), 由执政季武子建议,鲁国设立三军(增设中军),将原属公室的公乘,改由鲁国三家贵族季孙氏、叔孙氏和孟孙

  • 平壤战役

    中日甲午战争中的战役之一。清军于1894年7月(光绪二十年六月)牙山战役后退守平壤。中日双方于8月1日(七月一日)同时宣战。在西太后支持下,李鸿章采取消极抵抗政策,命令清陆军可守则守,不可守则退。牙山

  • 杜可用起义

    元初江西农民起义。首领杜可用,又称杜万一,南康都昌(今属江西)人。至元十七年(公元1280年)四月,杜可用在江西都昌利用白莲会组织起义,自号杜圣人,建元万乘,又自称天王,有众数万。后被江西行省参知政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