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历史事件>王恭、桓玄之乱

王恭、桓玄之乱

东晋统治集团争夺权利的斗争。太元二十一年(公元396年),晋安帝司马德宗继位。安帝白痴,司马道子辅政,王国宝参掌朝政。国宝主张削弱地方军镇势力,引起王恭、殷仲堪等人不满。隆安元年(公元397年),王恭、殷仲堪以诛王国宝之名,联合举兵进攻建康(今江苏南京)。司马道子为求退兵,杀王国宝。然方镇势力坐大,意欲图谋帝位。次年,王恭联合殷仲堪、杨佺期、桓玄等举兵,再攻建康。司马道子之子元显率兵抵抗,王恭部将刘牢之倒戈杀王恭。殷、桓慌忙撤退。隆安三年,桓玄杀杨佺期、殷仲堪,占据荆州(治今湖北江陵),尽有长江中游。朝廷妥协,任其为荆、江(今江西九江西南)二州刺史,桓玄势力由此日盛。元兴元年(公元402年),司马元显以刘牢之为前锋都督,讨伐桓玄。桓玄起兵东下,姑熟(今安徽当涂)一战,战败朝廷军,刘牢之叛降桓玄。桓玄攻占建康,杀司马道子父子,掌握朝廷大权。尔后逼迫刘牢之自杀,控制北府兵。次年,桓玄称帝,改国号为楚。然桓玄骄奢无度,使阶级矛盾尖锐,北府兵将领刘裕、刘毅、何无忌等乘机起兵, 攻进建康。桓玄兵败,挟安帝司马德宗奔广陵(今江苏扬州),又至江陵。刘裕发兵江陵,打败桓玄,杀桓玄及其全家亲信党羽。迎安帝还都建康。桓玄之乱平定。

猜你喜欢

  • 蕃学

    ①宋代专供国内少数民族贵族子弟及外国商人子弟入学学习的学校。神宗时曾于熙(今甘肃临洮)、河(今甘肃临夏东北)二州设蕃学,招收蕃部首领及蕃官子弟入学。徽宗时又在陕西行用蕃字地区置蕃学。选通蕃语、识文字者

  • 孙恩起义

    东晋末年农民起义。掌握东晋朝廷大权的司马道子父子于隆安三年(公元399年)下令强征浙东八郡“免奴为客”的丁壮到建康(今江苏南京)当兵,称之为“乐属”。农民一入军籍,则终身当兵,世代当兵。故而激起人们的

  • 三京宰相府

    辽先后后置五东,即上京临潢府(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南波罗城)、西京大同府(今山西大同)、东京辽阳府(今辽宁辽阳)、中京大定府(今内蒙古宁城西大名城)和南京析津府(今北京)。以五京为中心,分全国为上京道、西

  • 鱼鳞图

    南宋自绍兴年间始,在全国或部分州县推行经界法,令各乡村及民户依式图绘所有田地之形状、界至、地色、顷亩,似鱼鳞状,称鱼鳞图。作为政府掌握土地占有状况和征收赋税的重要依据之一。也有一些地区在城市编造和绘制

  • 巡按使

    1914年5月23日,袁世凯公布《省官制》,改各省民政长为巡按使,主管一省民政。多数由省军政长官兼任。袁世凯为了削弱地方势力,于同年6月30日改都督为将军的同时,企图以文官兼管军务来限制武人,一部分省

  • 晋作爱田

    春秋时期晋国实行的一种田制。韩原之战后,晋惠公被俘虏至秦。不久,秦穆公许晋讲和。晋惠公为谋求国人的拥戴,遂派人回国,以国君的名义赏给国人田地,名之曰“作爰田” (爰或作辕,又作�9

  • 东南互保

    义和团运动期间英美等帝国主义策动中国东南各省督抚分裂中国的侵略活动。1900年6月(光绪二十六年五月)英国为了防止义和团运动波及南方,影响其在长江流域的利益,防止其他列强乘机染指自己的势力范围,经外交

  • 楚汉之争

    秦亡后,项羽、刘邦为争夺全国政权而进行的斗争。钜鹿之战,项羽打败章邯,威名大振,成为“诸侯上将军”,势力最强,因欲统治全国,刘邦首先入关,接受秦王子婴投降。根据“先入关者王之”的约言,他想做关中王,项

  • 契丹小字

    契丹大字创制后,约于天赞(公元922年——926年)年间,阿保机皇弟迭刺又仿回鹘文,并吸收汉字某些成分,制成一种自上而下连续直书、笔画比较精简的单音缀方块字, “数少而该贯”,称“小简字”,即俗所谓契

  • 德寿陁锁起义

    金后期契丹人民起义。金朝统治确立后,女真贵族对契丹等北方各族人民实行残暴统治,不断引起反抗。承安二年(公元1196年)十月,德寿与陁锁在信州(今吉林怀德秦家屯)领导上京路(今黑龙江阿城一带)特满等六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