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历史事件>百日维新

百日维新

从1898年6月11日(光绪二十四年四月二十三日)光绪皇帝下“明定国是”诏推行新政起,到同年9月21日(八月六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之间的变法活动,共一百零三天,史称“百日维新”。新政的主要内容:政治方面,裁汰冗散官员;命大小臣工各抒谠论以备采择;命各省督抚保荐贤能;命遇有士民上书言事,都察院毋庸拆阅,并不得积压;命各省访查通达时务、勤政爱国能员;命各省督抚酌保使才,诏选宗室王公游历各国;命各部院删去旧制,另定简明则例,裁詹事府等六衙门,酌置散卿以议庶政;开懋勤殿以议制度。经济方面,命京师设立农工商总局,各省设农工商分局,振兴农工商业;奖励士民发明创造,颁布《振兴工艺给奖章程》十二款;命加紧修建芦汉、粤汉、沪汉各铁路,在京师设立矿务、铁路总局;命京师及各通商口岸设邮政分局;诏编预算,命户部将每年出入款分门列表,按月刊报。军事方面,陆军改练洋操;八旗汉军,均以新法训练;切实裁减旧军;各省力行保甲;举办团练;筹款添设海军,筹造兵轮。文教方面,自下科为始,废八股,改试策论,将经济岁科归并正科,此后考试,以实学实政为主,不凭楷法;将译书局改为官督商办;各地学堂广译外洋农务书籍;挑选学生赴日本留学;改时务报为官报;筹办京师报馆;创设京师大学堂,筹办铁路、矿务等专门学堂,兴办中、小学堂,各地书院及不在祀典之民祠改为学堂,等等。这些诏令,基本上是采纳了康有为等维新派人士的变法建议。康有为等的建议,反映了中国资产阶级要求挽救民族危机、发展资本主义、实现君主立宪的愿望。当然,光绪皇帝并未能完全采纳维新派的意见。即使这些枝枝节节的改革,也遭到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顽固派的强烈反对。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扼杀了这场维新运动。

猜你喜欢

  • 赀选

    汉代选官方式之一。赀,即钱财资产。秦代家贫无行者不得推择为吏。汉承秦制,规定拥有赀产十万钱(汉景帝时改为四万钱)以上而又非商人者,向政府交纳一定的赀财,可谋得冗散官位或较低的吏职,以为升迁的阶梯,称赀

  • 福州口日本专用租界条款

    1899年4月28日(光绪二十五年三月十九日)日本强迫清政府在福州签订,共十二款,附有《另约章程》五款,具体规定了福州日本租界诸事宜。《福州口日本专用租界条款》是继前一年日本强迫清政府承认福建省为其势

  • 朱梁三决黄河

    唐亡前后,藩镇混战,以梁、晋争霸最甚。唐宣武军节度使、梁王朱全忠在镇压黄巢起义军时,即与河东节度使、晋王李克用结下怨仇,后长期交战不已。朱梁为阻止晋军南下,曾先后三次决开黄河。第一次发生于乾宁三年(公

  • 十六府

    官署合称。隋设十二卫以领府兵,另设左右备身府、左右监门府计四府,不领府兵。该十二卫、四府统称十六府。唐前期亦有十二卫四府之设。唐高宗龙朔二年(公元662年),将各府统称为卫,遂有十六卫之称。参见“十二

  • 宗主督护制

    北魏初期维护地方统治的一种行政组织形式。宗主督护制是在宗族组织的基础上形成的。十六国时期,北方地区连年混战,豪门大族为保护自己的财产和权势,往往率领宗族结坞自保,或百室合户,或千丁共籍,甚至一宗至万家

  • 范蠡经商

    春秋末年,越国大夫范蠡(字少伯,本楚宛人)在帮助越王勾践灭吴后,引身自退,泛舟五湖,变易姓名,经商求富。曾游齐国,称鸱夷子皮,后看到宋国的都城陶为天下之中,与各诸侯国四通八达,来往货物皆在此交易,遂又

  • 三大府

    明代官署名。明初,中央政府建制承袭元朝。设中书省,置左右丞相,辖六部,总揽全国行政,对皇帝负责,对政务有专决权。设大都督府,置大都督,节制全国军事。设御史台,职掌监察。这三个机构统称“三大府”。为加强

  • 武周代唐

    武则天称帝建周代唐事件。武则天名曌, 并州文水(今属山西)人,唐工部尚书武士彟之女,十四岁被唐太宗选入宫,为才人。太宗死后,入感业寺为尼。高宗李治继位,于感业寺见之,复召入宫,拜为昭仪。武则天素多智计

  • 僚族起义

    唐前期四川少数民族起义。唐太宗征高丽无功而还,伺机再次东征,乃令强伟等役民赶造战船。重役摊及四川僚族。僚族无技造船,不得不雇佣潭州(治今湖南长沙)人,大船一艘,往往庸绢二千二百三十六匹。除出绢雇人造船

  • 燕然都护府

    唐在北部少数民族地区设置的一个政权机构。唐朝北部地区,居住着突厥、铁勒等少数民族。贞观三年(公元629年),唐军大破突厥, 东突厥灭亡。其后,铁勒部的薛延陀成为漠北强部。贞观二十年(公元646年),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