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历史事件>资政院

资政院

清政府在“预备立宪”中设置的中央咨议机构。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清政府开始“预备立宪”,次年9月(八月)谕令设立资政院“以立议院基础”,任命溥伦、孙家鼐为资政院总裁,主持筹备。1909年(宣统元年) 7月(六月)资政院奏拟院章,规定议员二百名,分钦选和民选两种,各占半数。钦选议员包括王公世爵、宗室觉罗、各部院衙门七品以上官员、硕学通儒和多额纳税者;民选议员由各省咨议局推选,总裁则从王公大臣中特旨简充。章程规定资政院不得参议宪法,只能参议预算、决算、税法、公债、新定法律及其修改和奉特旨交议等事项。对其议决案政府可持异议,提交资政院复议,如仍持原议,则资政院总裁与军机大臣或部院大臣同时分别具奏,请旨裁夺。资政院的议决案还必须由总裁会同有关行政大臣具奏请旨,不能单独具奏。可见,资政院不同于资产阶级议会,没有一般议会所具有的独立的立法权,也起不到监督行政的作用,只不过是清政府御用的咨议机构。1910年10月(宣统二年九月)资政院在北京正式成立。由于民选议员多为立宪派,所以资政院曾通过了请速开国会的议案,并被用作合法讲坛批评过朝政,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清王朝的专制统治。清帝退位后,资政院也随之解散。

猜你喜欢

  • 太平天国奠都之争

    太平天国内部,特别是领导集团内部在建都问题上的争议,其实质是关于太平天国全局性战略方针的争议。金田起义正号太平天国之初,太平天国领导人朦胧地表露出欲进军江南取占南京(其所谓“小天堂”) 之意。到185

  • 阏与之战

    战国时赵军与秦军在阏与(今山西和顺)进行的战役。周赧王四十五年(公元前270年),秦昭襄王派兵攻赵,围阏与;赵惠文王派赵奢为将,率兵援救。赵奢兵离邯郸三十里地方,坚固壁垒,留二十八日不行,又增益营垒。

  • 定海、镇海之战

    鸦片战争中的一次战役。1841年9月26日(道光二十一年八月十二日)英国全权代表璞鼎查率军进犯定海。总兵葛云飞、郑国鸿、王锡朋率五千士兵英勇抵抗,英舰二十九艘围攻六昼夜,清军浴血苦战,三总兵先后壮烈牺

  • 刘二祖起义

    金末鲁南红袄军起义。崇庆元年(公元1212年),泰安(今山东泰安)人刘二祖聚集当地农民起义,转战于淄(今山东淄博)、沂(今山东临沂)二州,以沂蒙山为依托,坚持抗金。其女刘小姐也率众参加战斗,众至数万。

  • 大理院

    清末官署名。清沿前制设大理寺,为平反刑狱的机关,与刑部、都察院合称三法司。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清进行改革官制时改称大理院,在职权上亦有所变更,除解释法律、监督各级审判外,并为最高级的审判机关。主

  • 北军

    汉代守卫京师长安的屯卫兵,由中尉统率。因驻长安城内北部,故名。士兵均为三辅(左冯翊、右扶风、京兆>骑士。北军护卫京师,一般不外出征战。武帝时“发中尉之卒,远征南粤”,恐内无重兵,发生变故。因扩大

  • 禹铸九鼎

    传说禹在划定九州的同时,利用九州的贡金所铸造的九个大鼎,以象征自己对九州的统治权力。

  • 广州新军起义

    又称庚戌广州新军之役。同盟几次运动会党失败后,转而以运动新军作为起义基本力量。1909年10月(宣统元年九月)同盟会在香港成立南方支部,责成广州新军炮兵排长倪映典组织起义。原定次年2月24日(宣统二年

  • 南昌教案

    (1)1861年(咸丰十一年)法国天主教传教士罗安当借不平等条约为护符,要求发还教产,强行索地要房,并强令官吏张贴传教布告,激起官绅民众公愤。次年,湖南阖省驱教公檄传入江西, “众论沸腾”。前翰林院检

  • 阿思本舰队

    一称阿思本事件。1862年(同治元年)奕訢接受署总税务司赫德建议,奏准委托回英国休假的总税务司李泰国购买英国兵船,以为进攻天京之用,先付六十五万两,买七只(四大三小)装备大炮的兵船。后又追加十五万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