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历史事件>隋文帝改革

隋文帝改革

隋文帝在位期间于政治、经济、军事诸方面进行的改革。改革内容: (一)官制方面,中央置尚书、门下、内史三省,作为最高政权机关。三省互相牵制,由内史省决策, 门下省审议,尚书省执行。三省长官共为宰相。尚书省下设吏、礼、兵、度支(民)、都官(刑)、工等六部,分理各项政务。地方“罢郡为州”,即将原来的州、郡、县三级制改为州、县两级制,合并一些州县,裁汰一批冗官。又将地方官吏的任免权限收归中央,地方长官及其主要佐属需每年“朝集”朝廷,由吏部考核优劣,予以黜陟。以后又规定州县佐官三年一换,不得连任,不得选用当地人,以免地主豪强把持本地政治。(二) 兵制方面,规定府兵名册归地方统一管理,垦田数目,一与民同,使北周出现的兵民合一、兵农合一的趋势成为定制。(三) 法制方面,蠲除前世枭首、轘裂、孥戮、鞭刑、宫刑等酷法,并删繁就简,存律令五百条,制成《开皇律》 。(四)选官方面,正式废除了魏晋以来的九品中正制,规定京官五品以上,地方总管、刺史,可以分科推荐人才,由朝廷考核录用。(五)赋役方面,将成丁年龄由十八岁提高到二十一岁,每年服役期限由三十天减为二十天,调绢由一匹减为二丈,并规定不役者可以庸相代。以后又规定丁年五十,免役收庸。(六)户籍方面,组织人力彻底清查全国户口,核实年龄,规定户等及纳税标准。(七)统一货币和度量衡:更铸新五铢钱,重五铢,强制发行;规定以古尺一尺二寸为一尺(合今29.51厘米),以古斗三升为一升(合今594.4毫升) , 以古秤三斤为一斤(合今668.19克)。隋文帝的上述一系列改革,强化了中央集权,促进了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

猜你喜欢

  • 郏县战役

    李自成农民军击溃明将孙传庭部的战役。崇祯十五年(公元1642年)九月,陕西总督孙传庭率军出潼关,另遣别将出武关,两路人马齐向河南进攻农民军,李自成率军迎战,在郏县相遇,李自成弃甲仗军资而走,明军争取之

  • 红丸案

    明末“三案”之一。泰昌元年(公元1620年)光宗朱常洛即位后患痢疾,内医崔文升进泻药,病情加剧,鸿胪寺丞李可灼进红丸两粒,光宗服药死。时人多疑是郑贵妃指使下毒,遂引起争论。东林党人高攀龙、杨涟等要求追

  • 吴起变法

    战国时,吴起任楚悼王令尹时所进行的政治改革。这次变法强调明法审令。针对当时楚国大臣权势威重、封君太多的弊端,裁减百官俸禄,减少不急需的闲冗官员; “废公族疏远者”,使封君的子孙三世而收其爵位俸禄,并强

  • 中法越南边境通商章程

    又称《滇粤陆路通商章程》或《天津协定》,中法战争结束后中国与法国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之一。1886年4月25日(光绪十二年三月二十二日)由法国驻华公使戈可当和清政府代表李鸿章在天津签订,共十九款。主

  • 回纥汗国

    回纥人是古代丁零人的后裔,西汉时丁零人居住在匈奴北部,受匈奴统治。南北朝时称高车,亦称铁勒或疏勒。回纥为铁勒之一部,居于今蒙古色楞格河流域一带。是一游牧部落。隋末唐初,回纥渐强,不满于突厥的奴役,与仆

  • 大东沟海战

    又名“黄海海战”,中日甲午战争中的一次著名海战。1894年9月16日(光绪二十年八月十七日)北洋海军提督丁汝昌率舰队护送运兵船抵鸭绿江口大东沟,第二天上午,正待返航,突遇日本海军中将伊东祐亨所率舰队寻

  • 邺都兵变

    五代时,后唐侍卫亲军拥李嗣源为帝的事变。同光四年(公元926年),后唐庄宗李存勖听信伶宦谗言,冤杀大将郭崇韬、朱友谦之后,功臣勳旧人人自危,军校士卒忿忿不平。这时,发生了魏博兵士推军校赵在礼为首,据邺

  • 高平之战

    五代时后周击败北汉、契丹联合入侵的一次重要战役。显德元年(公元954年)二月,北汉主刘崇联合辽军,共四万余人,乘后周太祖郭威刚死、世宗柴荣新立之机,南侵潞州(今山西上党)。柴荣力排众议,亲统大军出泽州

  • 毛遂自荐

    战国时,赵国平原君赵胜的门下食客毛遂自我推荐的故事。秦于长平(今山西高平西北)大破赵军后, 于秦昭襄王四十八年(公元前259年)又派军进攻赵都邯郸。赵派平原君往楚求救,拟与楚合纵。平原君在其门下食客中

  • 兰州机器织呢局

    简称兰州织呢局。清末最早的机器毛纺企业。光绪三年(1877年)主持兰州机器局的赖长用自制水轮机试织成呢绒。左宗棠受到启发,次年决定筹设织呢厂,由赖长督办。委托上海商人胡光墉订购德国机器,聘请德人十三名